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IT编程 > python
| C语言 | Java | VB | VC | python | Android | TensorFlow | C++ | oracle | 学术与代码 | cnn卷积神经网络 | gnn | 图像修复 | Keras | 数据集 | Neo4j | 自然语言处理 | 深度学习 | 医学CAD | 医学影像 | 超参数 | pointnet | pytorch | 异常检测 | Transformers | 情感分类 | 知识图谱 |

自学教程:Flask

51自学网 2022-02-21 10:47:16
  python
这篇教程Flask写得很实用,希望能帮到您。

在 Web 应用中,有时需要在响应请求前或者响应请求后做一些处理,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 提供了请求钩子,它们可以用来注册在请求处理的不同阶段执行的处理函数,我们就可以轻易的对请求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

Flask 常用请求钩子如下:

  • before_first_request:在处理第一个请求之前运行
  • before_request:在每次请求之前运行,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会在每个请求结束后运行
  • after_request: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在每次请求结束后运行
  • teardown_request: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也会在每个请求结束后运行

这些请求钩子是使用装饰器方式实现,用法也非常简单,使用起来和app.route()装饰器基本相同。下面使用这些请求钩子装饰一些函数,用于在每次请求前后做一些处理,为了方便理解,只是单纯打印一句话。

@app.before_first_requestdef before_first_request():    print('before_first_request')@app.before_requestdef before_request():    print('before_request')@app.after_request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print('after_request')    return response@app.teardown_requestdef teardown_request(e):    print('teardown_request')@app.route('/test')def test():    return 'test'

第一次请求控制台输出:

第二次请求控制台输出:

下面是请求钩子的一些常见应用场景:

  • before_first_request:第一个请求之前运行,可以进行一些 Web 程序的初始化操作
  • before_request:每次请求之前运行,可以进行数据库连接的创建操作、用户的权限校验操作等
  • after_request:我们经常在视图函数中进行数据库操作,比如更新、插入,之后需要将更改提交到数据库中,提交更改的代码就可以放到 after_request 钩子注册的函数中
  • teardown_request:可以接收视图函数的异常,一般用来记录错误日志

注意: 每个请求钩子可以注册任意多个处理函数,函数名也并不是必须和钩子名称相同。如果有多个 before_request,执行顺序从上往下;after_request 接收一个响应对象,并且返回同一个或者更新后的响应对象,多个 after_request 执行顺序是从下往上。

到此这篇关于Flask
一文搞懂Python中Pandas数据合并
pytorch

万事OK自学网:51自学网_软件自学网_CAD自学网自学excel、自学PS、自学CAD、自学C语言、自学css3实例,是一个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工作技能的自学平台,网友喜欢的软件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