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台的不断壮大,项目的研发对于开发人员而言,对于外部各类环境的依赖逐渐增加,特别是针对基础服务的依赖。这些现象导致开发人员常常是为了简单从而直接使用公有的基础组件进行协同开发,在出现并行开发的情况特别是针对数据库的变动或数据的更改常常会导致其他开发人员无辜增加问题的排查时间,导致整体的开发效率降低,同时对于远程协助也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会利用Docker Compose技术辅助开发人员对于开发环境的搭建,最终实现开发人员只要装有Docker就可以完成整个开发环境的搭建。 知道一个事物和实现这个事物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从Docker诞生那天开始,我们就梦想着诸如“15秒部署一个项目”,“版本可控开发环境”,以及时髦的运维用语,如“滚动开发”,“软件定义架构”。处于浪尖的行业人士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将很多名词和工具,例如“编排”,“服务发现”等,定义,重新定义以及商品化大潮中。 我认为这股大潮的催化剂来自于Docker在应用和基础架构之间带来的美妙接口和抽象。开发者可以在不必知道底层架构情况下谈论基础架构,操作人员也不必花大量时间研究如何安装和管理软件。肯定有什么力量隐藏在看似简单的外表下使得大家生活简化,更加高效。 现实世界时残酷的,不要想当然认为采用一项新技术只会带来享受。过去几年经过一些项目的磨练,经历过奇怪的环境,我认为Docker也不例外。但是某一个经验一般可以直接应用到项目的下一阶段。要想从Docker获得功力,必须浸淫到实际项目中去磨练。 过去一年中,我全身心投入去教授我的关于Dokcer基础的书,Docker in Action。 我注意到几乎所有人开始学习Docker技术时都会纠结于如何创建开发环境,然后才能了解生态系统之内大家的关系。每个人开始都会认为使用Docker会使环境搭建变的简单,也不是完全不对,有很多“容器化”教程都涵盖了创建一个image和如何将某个工具打包到容器(Container)内,但是如何将开发环境Docker化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事情。 作为一个踏坑先驱者,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曾经是一个资深Java使用者,但这个分享的经验不是关于Java的,而是围绕着我使用Go和Node开发应用发生的。我有一定的Go开发经验,主动提高在这一领域的能力。进入一个不熟悉领域迅速上手碰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获得正确的工作流,而且我还比较厌恶在笔记本上不断安装软件,这些都驱使我尝试用Docker做这些工作,或者有时候采用Vagrant。 我所参与的项目是用Go写一个标准的REST服务,基于gin,依赖Redis和NSQ的某些库和服务。也就是说需要import一些本地运行着的Redis和NSQ实例的库,更有趣的是我还使用了一些服务于NGINX的静态资源。 对门外汉来说,Go是一种编程语言,实际上还有一种命令行工具也叫“go”。从依赖型管理、编译、测试用例到其它各种任务都使用它。对Go项目来说,除了Git和一个好用的编辑器,剩下就是跟它打交道了。然而还是有一个问题,我不想在笔记本上安装Go,笔记本上我只想安装Git和Docker。这些问题限制了其他环境下的兼容性,并且对新手来说降低了门槛。 这个项目有运行时依赖,意味着此工具集需要为简单环境定义和编排而包括Docker Compose。 很多人会为此感到不适应,那么我们怎么办?开始创建一个Dockerfile或者docker-compose.yml?好吧,先让我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办的,然后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例如在此案中www.sangpi.com中我希望我的本地包是完全自动的。我不喜欢手动逐条执行步骤,而且我的vim配置文件也很简单。我只想从“是否运行”层次控制运行环境。本地化开发环境目标被快速复制,不仅用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用于共享Docker images。 我最终完成了Dockerfile,用来产生包含Go,Node,和我最经常使用的打包工具Gulp的images。 此Dockerfile没有嵌入代码,image也没有嵌入Gulpfile。相反的,在一个建立了的GOPATH(Go workspace的根路径)上定义了一个卷。 最终,我为此images设置了给gulp提供服务的entrypoint,设置默认命令来监控。输出images肯定不是我称为build artifact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此环境唯一做的就是提供了一个运行实例,帮助我们判断是否代码运行。对我的场景来说,运行的非常棒。而我将“artifacts”用于称呼另外一个build。 下一步我用Compose定义本地开发环境。首先定义了在images中用到的所有Docker Hub 中定义的依赖服务,将他们连接到某一个“目标”服务。此服务引用了新Dockerfile从哪里生成,将本地源目录绑定到新image期望输出的挂载点,暴露一些可以测试的端口。然后,添加了一个服务,可以不断地向目标服务循环发起一系列集成测试。最终,我添加了NGINX服务,挂载了有很多配置文件和静态assets的卷。使用卷的好处在于重复使用配置文件和assets而不用重建image。   
所有代码最终会在电脑上生成本地开发环境,当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