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语句——goto
前面已经说明,源代码(在此指用C++编写的代码)中的语句依次地转变成用长度不同的二进制数表示的机器代码,然后顺序放在内存中(这种说法不准确)。如下面这段代码:
long a = 1; // 假设长度为5字节,地址为3000 a += 1; // 则其地址为3005,假设长度为4字节 b *= a; // 则其地址为3009,假设长度为6字节 |
上面的3000、3005和3009就表示上面3条语句在内存中的位置,而所谓的跳转语句,也就是将上面的3000、3005等语句的地址放到前面提过的指令寄存器中以使得CPU开始从给定的位置执行以表现出执行顺序的改变。因此,就必须有一种手段来表现语句的地址,C++对此给出了标号(Label)。
写一标识符,后接“:”即建立了一映射,将此标识符和其所在位置的地址绑定了起来,如下:
long a = 1; // 假设长度为5字节,地址为3000 P1: a += 1; // 则其地址为3005,假设长度为4字节 P2: b *= a; // 则其地址为3009,假设长度为6字节 goto P2; |
上面的P1和P2就是标号,其值分别为3005和3009,而最后的goto就是跳转语句,其格式为goto <标号>;。此语句非常简单,先通过“:”定义了一个标号,然后在编写goto时使用不同的标号就能跳到不同的位置。
应该注意上面故意让P1和P2定义时独占一行,其实也可以不用,即:
long a = 1; P1: a += 1; P2: b *= a; goto P2; |
因此看起来“P1:”和“P2:”好象是单独的一条定义语句,应该注意,准确地说它们应该是语句修饰符,作用是定义标号,并不是语句,即这样是错误的:
long a = 1; P1: { a += 1; P2: b *= a; P3: } goto P2; |
上面的P3:将报错,因为其没有修饰任何语句。还应注意其中的P1仍然是3005,即“{}”仅仅只是其复合的作用,实际并不产生代码进而不影响语句的地址。
判断语句——if else、switch
if else 前面说过了,为了实现“什么样的情况”做“什么样的动作”,故C++非常正常地提供了条件判断语句以实现条件的不同而执行不同的代码。if else的格式为:
if(<数字>)<语句1>else<语句2> 或者 if(<数字>)<语句1> long a = 0, b = 1; P1: a++; b *= a; if( a < 10 ) goto P1; long c = b; |
上面的代码就表示只有当a的值小于10时,才跳转到P1以重复执行,最后的效果就是c的值为10的阶乘。
上面的<数字>表示可以在“if”后的括号中放一数字,即表达式,而当此数字的值非零时,即逻辑真,程序跳转以执行<语句1>,如果为零,即逻辑假,则执行<语句2>。即也可如此:if( a – 10 ) goto P1;,其表示当a – 10不为零时才执行goto P1;。这和前面的效果一样,虽然最后c仍然是10的阶乘,但意义不同,代码的可读性下降,除非出于效率的考虑,不推荐如此书写代码。
而<语句1>和<语句2>由于是语句,也就可以放任何是语句的东西,因此也可以这样:
上面可谓吃饱了撑了,在此只是为了说明<语句1>实际可以放任何是语句的东西,但由于前面已经说过,标号的定义以及注释语句和预编译语句其实都不是语句,因此下面试图当a非零时,定义标号P2和当a为零时书写注释“错误!”的意图是错误的:
if( a ) P2: 或者 if( !a ) // 错误! a++; a++; |
但编译器不会报错,因为前者实际是当a非零时,将a自增一;后者实际是当a为零时,将a自增一。还应注意,由于复合语句也是语句,因此:
if( a ){ long c = 0; c++; } |
由于使用了复合语句,因此这个判断语句并不是以“;”结尾,但它依旧是一个单句,即:
if( a ) if( a < 10 ) { long c = 0; c++; } else b *= a; |
上面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依旧是一个单句,应该注意当写了一个“else”时,编译器向上寻找最近的一个“if”以和其匹配,因此上面的“else”是和“if( a < 10 )”匹配的,而不是由于上面那样的缩进书写而和“if( a )”匹配,因此b *= a;只有在a大于等于10的时候才执行,而不是想象的a为零的时候。
还应注意前面书写的if( a ) long c;。这里的意思并不是如果a非零,就定义变量c,这里涉及到作用域的问题,将在下篇说明。 switch 这个语句的定义或多或少地是因为实现的原因而不是和“if else”一样由于逻辑的原因。先来看它的格式:switch(<整型数字>)<语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