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程序设计中,我们介绍了输入和输出,即从标准输入设备—键盘输入,由标准 输出设备—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不仅如此,我们也常把磁盘作为信息载体,用于保存中 间结果或最终数据。在使用一些字处理工具时,会利用打开一个文件来将磁盘的信息输入到 内存,通过关闭一个文件来实现将内存数据输出到磁盘。这时的输入和输出是针对文件系统, 故文件系统也是输入和输出的对象,谈到输入和输出,自然也离不开文件系统。 文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1) 按文件所依附的介质来分:有卡片文件、纸带文件、磁带文件、磁盘文件等。 2) 按文件内容来分:有源文件、目标文件、数据文件等。 3) 按文件中数据组织形式分:有字符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字符文件通常又称为A S C I I码文件或正文文件,按字符存储,具有可读性;而二进制文件 是以二进制存储,不具备可读性,但从存储空间的利用来看,实型数无论位数大小均占4位, 字符确需按位数来存放,这样的话,二进制文件相对就节省了空间。 目前C语言使用的文件系统分为缓冲文件系统(标准I / O)和非缓冲文件系统(系统I / O)。 缓冲文件系统的特点是:在内存开辟一个“缓冲区”,为程序中的每一个文件使用,当执 行读文件的操作时,从磁盘文件将数据先读入内存“缓冲区”,装满后再从内存“缓冲区”依 此读入接收的变量。执行写文件的操作时,先将数据写入内存“缓冲区”,待内存“缓冲区” 装满后再写入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内存“缓冲区”的大小,影响着实际操作外存的次数, 内存“缓冲区”越大,则操作外存的次数就少,执行速度就快、效率高。一般来说,文件 “缓冲区”的大小随机器而定。 8.1.1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任何关于文件的操作都要先打开文件,再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完毕后,要关闭文件。 1. 文件类型指针 人们在操作文件时,通常都关心文件的属性,如文件的名字、文件的性质、文件的当前 状态等。对缓冲文件系统来说,上述特性都是要仔细考虑的。ANSI C为每个被使用的文件在 内存开辟一块用于存放上述信息的小区,利用一个结构体类型的变量存放。该变量的结构体 类型由系统取名为F I L E,在头文件s t d i o . h中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i n t _ f d ; / *文件号* / i n t _ c l e f t ; / *缓冲区中的剩余字符* / i n t _ m o d e ; / *文件的操作模式* / c h a r * _ n e x t ; / *下一个字符的位置* / char *_buff; / *文件缓冲区的位置* / } FILE; 在操作文件以前,应先定义文件变量指针: FILE *fp1,fp2; 按照上面的定义,f p 1和f p 2均为指向结构体类型的指针变量,分别指向一个可操作的文件, 换句话说,一个文件有一个文件变量指针,今后对文件的访问,会转化为针对文件变量指针 的操作。 2. 文件的打开 ANSI C 提供了打开文件的函数: FILE *fopen(char *fname,char *mode) 函数原型在s t d i o . h文件中,f o p e n ( )打开一个f n a m e指向的外部文件,返回与它相连接的流。 f n a m e是字符串,应是一个合法的文件名,还可以指明文件路经。对文件的操作模式由m o d e 决定,m o d e也是字符串,由表8 - 1给出m o d e的取值表。
 如表8-1所示,文件的操作方式有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两种,打开文件的正确方法如下 例所示: #include<stdio.h> FILE *fp; If((fp=fopen("test.txt","w"))==NULL) {/*创建一个只写的新文本文件*/ printf("cannotopenfile/n"); exit(0); } 这种方法能发现打开文件时的错误。在开始写文件之前检查诸如文件是否有写保护,磁 盘是否已写满等,因为函数会返回一个空指针NULL,NULL值在stdio.h中定义为0。事实上打 开文件是要向编译系统说明三个信息:①需要访问的外部文件是哪一个。②打开文件后要执 行读或写即选择操作方式。③确定哪一个文件指针指向该文件。对打开文件所选择的操作方 式来说,一经说明不能改变,除非关闭文件后重新打开。是只读就不能对其写操作,对已存文件如以新文件方式打开,则信息必丢失。 3.文件的关闭 ANSIC提供了关闭文件的函数: intfclose(FILE*stream) fclose()函数关闭与stream相连接的文件,并把它的缓冲区内容全部写出。在fclose()函数 调用以后,流stream与此文件无关,同时原自动分配的缓冲区也失去定位。 fclose()函数关闭文件操作成功后,函数返回0;失败则返回非零值。 [例8-1]打开和关闭一个可读可写的二进制文件: #include<stdio.h> main () { FILE *fp; If((fp=fopen("test.dat","rb"))==NULL) { printf("cannotopenfile/n"); exit(0); } /*写入对文件执行读写的代码 ⋯⋯*/ if(fclose(fp))printf("filecloseerror!/n"); } 8.1.2文件的读写 当文件按指定的工作方式打开以后,就可以执行对文件的读和写。下面按文件的性质分 类进行操作。针对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不同性质,对文本文件来说,可按字符读写或按 字符串读写;对二进制文件来说,可进行成块的读写或格式化的读写。 1.读写字符 C提供fgetc和fputc函数对文本文件进行字符的读写,其函数的原型存于stdio.h头文件中, 格式为: intfgetc(FILE*stream) fgetc()函数从输入流的当前位置返回一个字符,并将文件指针指示器移到下一个字符处, 如果已到文件尾,函数返回EOF,此时表示本次操作结束,若读写文件完成,则应关闭文件。 intfputc(intch,FILE*stream) fputc()函数完成将字符ch的值写入所指定的流文件的当前位置处,并将文件指针后移 一位。fputc()函数的返回值是所写入字符的值,出错时返回EOF。 [例8-2]将存放于磁盘的指定文本文件按读写字符方式逐个地从文件读出,然后再将其 显示到屏幕上。采用带参数的main(),指定的磁盘文件名由命令行方式通过键盘给定。 #include<stdio.h> main(argc,argv) intargc; char*argv[]; { char ch; FILE *fp; int i; if((fp=fopen(argv[1],"r"))==NULL)/*打开一个由argv[1]所指的文件*/ { printf("notopen"); exit(0); } while((ch=fgetc(fp))!=EOF)/*从文件读一字符,显示到屏幕*/ put char(ch); fclose(fp); } 程序是一带参数的main()函数,要求以命令行方式运行,其参数argc是用于记录输入参数 的个数,argv是指针数组,用于存放输入参数的字符串,串的个数由argc描述。假设我们指定 读取的文件名为L8-2.c,并且列表文件内容就是源程序。经过编译和连接生成可执行的文件 L8-2.exe。运行程序l8-2.exe,输入的命令行方式为: c:/tc>l8-2L8-2.c 上述程序以命令行方式运行,其输入参数字符串有两个,即argv[0]="c:/tc>l8-2"、 argv[1]="L8-2.c",argc=2。故打开的文件是L8-2.c。程序中对fgetc()函数的返回值不断进行 测试,若读到文件尾部或读文件出错,都将返回C的整型常量EOF,其值为非零有效整数。程 序的运行输出为源程序本身: c:/tc>l8-2L8-2.c¿ #include<stdio.h> main(argc,argv) 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ch; FILE *fp; int i; if((fp=fopen(argv[1],"r"))==NULL)/*打开一个由argv[1]所指的文件*/ { printf("not open"); exit(0); } while((ch=fgetc(fp))!=EOF)/*从文件读一字符,显示到屏幕*/ put char(ch); fclose(fp); } [例8-3]从键盘输入字符,存到磁盘文件test.txt中: #include<stdio.h> main() { FILE fp;/*定义文件变量指针*/ char ch; if((fp=fopen("test.txt","w"))==NULL)/*以只写方式打开文件*/ { printf("cannotopenfile!/n"); exit(0); } while((ch=fgetchar())!='/n')/*只要输入字符非回车符*/ fputc(ch,fp)/*写入文件一个字符*/ fclose(fp); } <  
说明:本教程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或出版商,仅为学习研究或媒体推广,wanshiok.com不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