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人们继承文化遗产、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阅读学家认为: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知识90%以上是通过视力获得的,而阅读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途径。通过阅读前人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可以使我们避免许多重复的试验和无效的劳动,直接在前人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从事高起点的研究和创造。
一个人的时间价值就在于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做了多少有效的工作,那么,快速阅读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任何一个立志成材的人,都必须博览群书,至少必须博览他所从事(或想要从事)的专业的书籍。因此,不论一个人以怎样的方式工作和生活,阅读都是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内容。所以,社会学家认为,阅读是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也许有人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阅读的作用已经被降低了,因而,阅读的学习和锻炼也可以忽视了。
这种观点非常幼稚和片面,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与之完全相反的。在现代教育中,各学科的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有关资料。例如语文学习(包括各种外国语文的学习),无非是要培养读、听、说、写四种能力。
那么,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听和读是接受和汲取信息,说和写是输出和表达信息。人非生而知之,不接受和汲取自然就不能输出和表达,所以,听、读是说、写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关系和道理。
那么,听和读的关系又如何呢?
我们首先从接受信息的速度来看,读明显要优于听。日本心理学家山上晓认为,耳朵内部29万个神经细胞一秒钟能处理的信息量可达8000比特,即每个神经细胞具有平均每秒钟处理0.3比特信息的能力;而视觉系统内约有90万个神经细胞,每秒钟能处理430万比特信息,即平均每个神经细胞具有每秒钟处理5比特信息的能力。这就是说,视觉与听觉相比,具有500多倍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势。
其次,再从接受信息的主动性上看,虽然听和读都是能够接收信息的,但听总是有限的、被动的,并且是受到别人制约的;而读则是无限的、灵活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况且,只有读得多了,听起来才会反应更敏锐,效果才会更佳。
所以,我们认为:读是听、说、写的基础,它对听、说、写的培养和锻炼,起着示范、点拨、促进和检查的作用。据专家调查测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约有70%的时间用在阅读上,阅读不仅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各个学科知识的基础。
了解了阅读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了解快速阅读的重要性,才能增强提高阅读速度的自觉性。
美国科学家统计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后发现:在阅读速度快的学生中,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占53%;而在阅读速度慢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还不到4%。可见,阅读速度和学习成绩不仅是密切相关,而且是呈正比例相互制约的。
所以,阅读学家认为:“一个谙熟精读、略读、速读技巧的人,不论学习哲学、社会学,还是学习自然科学,他都能获得优异成绩,高速地建造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结构。”换言之,一个只会精读,不会略读和快读的人,其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传统阅读理论认为:阅读速度和理解记忆成反比,阅读速度快了,理解记忆必然就降低;细嚼慢咽地阅读,理解记忆才会更好;快速阅读只能达到对文章的表层理解,若要达到深层次理解就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字斟句酌地阅读。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对快速阅读基本原理和确凿效果的无知,是人们的思维惯性所带来的恶果。
首先,他们混淆了理解和记忆这两种紧密相关却又有本质区别的心理过程,将其混为一谈(有关理论我们将在第五章详细论述)。
我们认为,精读是最利于理解的阅读,却是最不利于记忆的阅读。其原因就是精读的过于缓慢的节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差距太大,两者不协调,不匹配。而快读却相反,它的节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更接近,更容易协调和匹配,所以是最有利于记忆的阅读。
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或读物的深浅、难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需要深刻理解的,用精读;需要深刻记忆的,用快读;对艰深的,用精读;对浅显的,用快读。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读物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才是科学的合理的阅读。
其次,快速阅读是建立在新的认知方式上的眼脑直映的高效率的阅读。它是依靠实现了阅读过程中信息处理环节的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而实现其高效率的,而决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随便翻翻;是依靠阅读过程中信息处理方式的集约化,扩大了每次注视时的视读野来实现“一目十行”的,而决不是蜻蜓点水简单地加快眼跳频率来扫视;是依靠科学、系统、严格的训练来改变旧习惯和树立新习惯,而决不是兴之所至、心血来潮的临时作法。
总之,快速阅读是阅读的现代化,是开发智力的捷径,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