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速读 > 速读原理

如何给语文课文阅读加速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快速阅读”,现大多叫做“全脑速读”。科学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各自分管并对不同的信息内容处理:其中右脑主要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记忆和加工,而左脑主要是处理诸如逻辑、数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

  就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朗读和默读的种种方法,而且要能够根据自读 的目的和自读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自读方法。

  1.朗读

  朗读就是出声的读书,这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读书方法。不仅 有利于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掌握朗读的方法,须经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正确清楚的朗 读。首先是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多音多义字等。其次 是口齿清楚,在朗读时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第二 阶段是准确流畅的朗读。一是正确处理重音,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 褒贬不同的概念;二是停顿恰当,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都要符合文章原 义;三是读准“降抑、昂上、平直、弯曲”四类语调。朗读时语速要适宜, 顺利流畅,无断断续续的现象。第三阶段是传情达意的朗读。在理解文章各 个部分及其衔接和过渡、掌握作品的背景和语言环境、把握作者流露的爱憎 感情的基础上,准确地安排朗读基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气氛的强弱,达 到既强烈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主题的境界。

  2.默读

  默读是不出声的读书。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默读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方 法,主要有精读、略读、速读、跳读四种,分述如下:

  (1)精读。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凡是从语言到

  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深入理解的文章,都要精读,如教科书和一部分堪称 语言运用典范的文章。

  (2)略读。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

  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总体的把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以避为进” 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住主干;遇到难词,要善 于根据词的排列组合和上下文的联系,推断它的含义;碰到生字,只要不影 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当然,如果几次碰到它,说 明它常用,就应该查阅工具书,省去以后的麻烦。

  (3)速读。速读即快速读书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

  得快,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阅读质量。 速读允许略,不容许错。

  研究表明:人的阅读大致有三种类型,即点式阅读、线式阅读和面式阅 读。提高阅读速度的途径就是从“点式”提高到“线式”,再由“线式”提 高到“面式”。因此,在速读时应注意:

  ①克服唇动喉诵的毛病。在目光移动的同时读出声音来是点式阅读的特 点,阅读时不克服唇动喉诵的毛病,速度就无法提高,这是因为点式阅读思 维流程长,由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速读 必须眼脑直映,即由视觉中心→大脑阅读中心,文字直接作为意义的符号, 在大脑中解码成为信息。

  ②扩大视幅,加速眼的活动。速读时,应尽量扩大视幅,采用整体辨认 法,达到一行一行看的面式阅读水平。同时要自觉加速眼的活动,减少眼停

  次数,这样既可以加强大脑皮层上视觉神经的兴奋,又可抑制发音动觉神经 的兴奋,排除下意识的发音活动。

  (4)跳读。跳读就是不通读读物,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 掌握跳读方法的关键是锻炼视读的捕捉力和大脑的选择判断力。跳读时

  目光只反描最关键的词句,一眼望去,无关的通通抛开,只取所需。此外, 掌握一些规律对跳读大有帮助。如议论文,总论点一般放在文章的开头和结 尾,分论点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当然也有少数例外,这往往是开头 一段交代背景,最后一段说说怎么办,社论常常这样写。懂得这些常识,有 助于议论文的跳读。

  上述各种读书方法——朗读、粗读、略读、速读、跳读等,各有各的长 处,各有各的用处。以精读为基础,同时学会运用其它读书方法,无疑会大 大提高读书效率。

  “四步八字”自读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自读课的要求是: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 阅读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田家明老师摸索总结了“四步八字”自读法。四 步:读中找问题,问中受启发,总结中提高,练习中求深化。八字:圈点、 问启、思结、练评。

  先说四步:

  1.读中找问题

  自读课文,首先自己阅读,在阅读时既读课文,还要读“自读提示”, “课后练习”和“单元知识和训练”。读“自读揭示”和“课后练习”的目 的,是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难点、特点,读“单元知 识和训练”意在把自读课文放在单元中审视,阅读时细心体味,研究自读在 单元中的地位,及其编辑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 及其编辑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章法和 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

  2.问中受启发

  在课堂上,学生首先谈对课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广泛地提问题。 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 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 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 思考。

  3.总结中提高

  学生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求同弃异的过程。最后要使学生的认识达到统 一或基本一致。在弃异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许多 “异”,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在“求同”过程中,要指导学 生从偏狭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更高的层次上取得 共识。这个过程,既是对自读课文的总结过程,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的过程。

  4.练习中求深化

  学在于用,自读的目的,是要把讲读课中掌握的知识运用于阅读过程中。 通过自读课的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语体、语言、修

  辞等知识向应用上转化、迁移。只要完成了转化,便能达到新的高度,这便 是对学习的深化。

  以上四步,前后两项在课外完成,中间两项在课堂进行。课堂讲授又会 专门指导和讲读教学。重点一般放在后者。

  下面再说“八字”:

  (1)“圈”和“点”。“圈”指圈出重要内容,以便理解。一般情况下 要求学生圈出:

  ①“自读揭示”中揭示文章中心、特点、写法、题材、体裁的字、词、 句、段。

  ②“思考和学习”提出问题角度的字、词、句、段。

  ③“单元知识和训练”中与自读课文相关的字、词、句、段。

  ④在以上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圈出课文揭示前三项要求的重要内容 和句、段。

  前三者为理解文章的线索,以控制自读时漫无边际,过于偏狭,不得要 领。第四是圈的重点,也是自读关键的一环。这一环如果粗疏,下边就无法 进行。

  “点”就是点评,自读时,应把自己的感想用简练精当的几个字,几句 话记在课本的空白处。点评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学生有所得的,一类是有 所疑的。一般要求将有所得的附写在课本上,存疑的可在书中作标记,将疑 问归纳成条记在笔记本上,以供课堂发问。

  (2)问、启、思、结。“问”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都提出来,

  以供其他同学和老师作评价。问的内容一般归为结构、语言、主题三大类, 各类可附设小类。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相互启发,寻找通途, 这就是“启”和“思”。此后,进行“结”,即根据学生对课文理解及存在 问题,教师再指导学生归纳,化多为少,舍次抓主要,梳成辫子,理出头绪 后,再由学生讨论,并提供给学生思考方法。

  问、启、思、结虽说各为一方面,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分得开,四者互

  相紧密结合,实为一个整体。

  (3)“练”和“评”。主要指学生练习,可分为说和写两个方面。说, 主要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自己即兴归纳课文中心、思路、论证方法、语言 特色等等;写,根据自读课文某一特点,拟题练习,自测互测。

  “评”指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及归纳的要点互相评价,对学生写的文

  章互相交流,选出较好的文章,再读给全体同学,以促使学生的自我评价。 综上所述,四步八字教学,整个围绕学生自读展开,其优点在于能用较 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收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阅读

  能力会逐渐提高,如长期坚持,学习便可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

  置疑解疑自读法

  这种自读法极其有用。学生不能一辈子跟在老师后面听课、读书。因此, 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对今后学生独立读书,从事研究十分有用。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张载说:“于是疑处有疑,方是 进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也说:“读书要懂。“可见读书时学会质疑解 疑的重要。

  学生读书时,常常自问一个“为什么”?例如,一段文字中四个句子, 次序先后能颠倒吗?又如,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能去掉吗?能换成其它词 语吗?再如,这个段落去掉行吗?如此等等,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自己不能 解决的疑点,提出质问,这是第一步。

  自读中发现疑问,提出质问,实际上是初具自读能力的一种表现。这还 不够,还要解疑,这才是真正的目的。解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 的方法是,对于带有普遍性的疑问,进行集体讨论,教师讲评归纳;对于个 别的疑问,或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或由教师讲解解决。总之发现疑问是重要 的,解决疑问更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自读笔记本上都能把质 疑的问题提出来,并自己作答。

  常用置疑方法,有如下几种:

  1.总体性设疑

  总体性设疑当在阅读课文之初提出,意在了解课文的全貌,究竟写了些 什么。如读《雨中登泰山》,就可提出如下问题:哪些人雨中登泰山?为什 么要写在雨中登泰山?在雨中怎样登泰山?登了泰山哪些地方?然后带着这 几个疑点去读书。书读完之后,一定会有较深的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对课 文的结构层次的划分,定会有帮助。

  2.思考性设疑

  思考性设疑,一般在课文读完之后,为了深入理解课文,探究课文的写 作技巧和方法,往往需要提出一些问题来思考。如读朱自清《荷塘月色》, 就可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经过进一步深入学习之 后,就会发现:《荷塘月色》以作者行踪为顺序,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 的变化为经,以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为纬来构思文章。

  3.寻根性设疑

  寻根性设疑,多在探寻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背景。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 色》与《绿》,同出一个作者笔下,同写于一个时代,为何情调和色调迥异?

  《荷塘月色》虽写出了谈谈的喜悦,却夹杂着淡淡的哀愁,感情低沉,情调

  隐曲、含蓄,色调素淡、朦胧;《绿》却透露出脉脉的温表,感情积极向上, 生气勃勃,情调明朗奔放,色彩浓丽明亮。这不同在于:《绿》写于 1924 年,那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作者身上激起的感情波涛还没有消失; 而《荷塘月色》写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作者对黑暗现实极为不满,一 直处在彷徨、苦闷、烦躁、愤懑之中。他为了寻求解脱,追求美好的事物, 憧憬理想的生活,写了《荷塘月色》。然而由于他的心情所限,又处在那样 一个环境下,所以在《荷塘月色》中尽管得到了淡淡的喜悦,然而始终摆脱 不了淡淡的哀愁。

  4.赏析性设疑

  对某些名篇佳作进行欣赏、品评,分析它妙在何处,巧在哪里,从而加 深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其中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 比如朱自清对《绿》中的“绿”的描写,读起来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带着 这个疑问去钻研文章,便会发现:作者写“绿”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而且融情于景,倾爱于“绿”,使情景交融,使感情得到了净化,使思想得 到了升华,使景物显得更加妩媚多情,使梅雨潭的“绿”更加令人喜爱。

  扩展阅读七法

  为了开阔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和扩大知识范围,读课文或课外读物时,

  可对所读文章加以扩展。扩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作品自身去扩展

  从作品自身去扩展,是指认真阅读放在作品前后的序、跋以及文中的注 解说明,课后练习上的有关介绍、论述和要求。这对了解作品的写作过程、 写作动机,对作品的基本评价,读作品应注意的事项,应着重钻研的问题, 都有帮助;对解决文中的某些疑难、文字障碍,也是有益的。同时,它还能 为进一步扩展提供线索。

  2.对历史背景的扩展

  任何文章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是作者对一定社会生活环境的 理解的反映。因此,根据作品的创作年代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和文学史料,作 者评传,无疑会对理解作品有好处,对分析作品有所帮助。

  3.对有关典籍的扩展

  名篇佳作,常引用一些典故。要读懂文章,就应弄清这些典故的含义。 如鲁迅的《自题小像》,短短四句话,就用了《庄子》(“灵台”)、《楚 辞》(“荃”)、希腊古代神话(“神矢”)、中国古代传说(“轩辕”) 等典故,弄不清这些典故的含义,是无法了解全诗的。

  4.从相关文章去扩展

  读苏洵的《六国论》,了解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为了对文章作进一步认 识,还可以读苏辙写的《六国论》和清代李桢所作的《六国论》。这三篇《六 国论》都对旧中国时代的魏、韩、赵、燕、楚、齐六国被秦所灭的原因进行 论证。但读过这三篇文章后,你会发现,他们所持论点并不相同。苏洵说六 国破灭“弊在赂秦”,他意在借古讽今,以此来批评北宋统治者对外妥协投 降贿赂契丹、西夏的政策,但说六国破灭的原因只是“略秦”,则不够全面。 苏辙认为天下所重在于韩、魏,其它四国不助韩、魏,而招致灭亡,此论也 有片面的地方。李桢却不同于“二苏”之见,他一方面说称霸天下之心六国 都有,另一方面又唯心地说秦国称霸是因为“得天助”,六国的失败是因为 “失天助”。由此可知,李桢之言说得更玄。
 

上一篇:速读训练真的有效果吗  下一篇:速读原理文章:我的学习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