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 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 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 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孩子们喜欢坐在电视前看电视、打游戏、泡网吧等等,而不爱读书。其实,如果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那么他们将受益终生。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谈起对女儿的教育时她说:“尽管我从来没有想过让我的孩子成为作家,但我却一直希望她能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觉得一个人学会了阅读,就是找到了朋友,当你孤独、苦闷的时候,你可以和书籍交流。如果你读100本书,就意味着你有了100个朋友。从孩子一出世我就有这个想法,但我并不是跟孩子说,让她这样那样,我怕她会很烦,也会排斥书籍。我是在启发她,让她自己发现书的乐趣。当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买颜色最好看的书,把书放在她的身边;等她两岁左右的时候,我就把家里书架上的书拿下来,放在地板上,那么,她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些好看的书;孩子再大一些,我就给她增加一些书。后来,她就养成了习惯,离不掉了,现在即使我把书放得很高,她也会自己去拿。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是明的,而是通过感动她,激发她,使她发现自己内心的欲望。孩子本来是有阅读愿望的,但如果我们不帮助她发现这种愿望,她也许就不会养成好习惯了。” 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则个人在言语能力的发展方面就会更好,如说话清晰有力、言语流畅、交流顺利、阅读理解力强、阅读广泛、写作流畅、词汇量大以及博学多才等。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教授在说到生活起居时,讲他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或看书,或写作,已成习惯。一位加拿大医生奥勒斯,终生与书为伴,他给自己定下制度,每天睡觉前,不管多忙、多晚,必须读15分钟书,一直到去世,坚持了近半个世纪,读了近千册书,成为博学的多领域专家,人们称之为“创造了生命的神奇”。这从我们访谈对象自述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所有采访的对象都谈到阅读对他们走向成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谈到从小所养成的阅读习惯对个人成功产生很大影响的访谈对象人数排在第一位。养成了思考(有人叫反思、内省、反省等)、认真、有计划的良好习惯,对于作出符合逻辑而有效的推理、确定各种想法、主意之间的联系、洞察问题的所有方面、保持开阔的思路、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准确解释信息、了解信息的基本来源、活跃的思维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访谈对象中,认为思考、认真和有计划是仅次于阅读这一良好习惯的,分居于二、三位。 叶圣陶先生阐述了要养成良好习惯的办法惟有实践历练。 具体地说,一是多读多作.“多读”即不断地进行反复历练,阅读习惯的养成多读是基础,没有多读就不可能更多了解思路、结构、语言、风格等文章诸因素及内在联系。多读实质上也是一种思维训练过程,每一次实践使知识得以迁移,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为此,叶老批评不读书,少读书的风气,认为“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它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多作”也是一种历练和实践,写作较之阅读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可以显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多作不拘泥于堂上作文,重要的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 二是多读多作还要“得其道”。即在历练和实践中讲求方法、技术,不只是“拿起书来就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而是讲求“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就阅读而言,那种书本的东西读得烂熟,课本的应对对答如流,可拿同类文章让他自己研读,仍无所得,这也是读不懂。实际上也是没有养成习惯和能力。要真正做到“善读”,就须讲求历练的方法。 归根结底,“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能够养成的……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