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对于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一) 升华与凝华这节课之前,感觉这节课应该简单。 内容大致是:一、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二、生活中有关升华凝华的例子,三、云雨雪雾露霜现象的解释。 问题的解决方法:升华概念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说明,凝华则通过升华说明。接下来就是生活中的例子,方法与液化、汽化相似,找出热气,冷物质,随后就是物态的变化。但是课堂中的情况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在教学中,学生对升华现象能够理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能够相信有这么一回事),但是对于凝华无论如何都不可相信。我在教学凝华过程中认为学生是能够理解的,于是直接从北方窗户上的冰花开始,请学生说说这个冰花是怎么形成的。此时学生没有根据我们的课前预设,他们认为水蒸气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固体。这时我指出在北方天气很冷,所以水蒸气是直接转变为固态的冰花的。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怎么也不肯相信,认为气体不可能越过液体直接到达固体。在讨论不下之时,无奈我举出了樟脑丸的例子,学生立刻给予了认可(他们开始时就比较认可升华),而且非常有趣的说到:樟脑丸如果变成液态的话,衣服不就都变湿了。我追问:那么升华成立,凝华为什么不能成立呢?这时还有部分的学生不相信。我又得将课本中冰条上面的霜粒来说明。直到这时学生才肯接受这个事实。 归结原因,这个问题源自两个处理不好: 1、碘升华凝华过程学生观察,教师分析不足。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过于简单的让学生直接进行观察,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没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更多的只是在观察一个好玩的现象。所以在这个实验之前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矛盾心理,可以提问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可能直接变成固态吗?让学生在看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要思考气体直接转变为固态的可能性。使实验的目的性增强。 2、从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入手。课堂上过于高估学生实力,跳过了生活中的常见例子,一下子跑到我们不熟悉的北方,学生没有生活经历,难以联系知识。这也是造成课堂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起共勉: 运用实验的方法,将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来,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所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哪些物质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学生互相之间交流所见到的现象. 2.归纳总结概念 分组进行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成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由此,归纳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分析现象,巩固理解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加深对现象的理解,讨论升华,凝华的区别,交流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中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发展与生活的联系.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二) 一、教学设计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内容在实验探究和对熟悉的现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将整章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概念的混淆。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安排的比较适当,知识连接的较为妥当,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了结论,对现象也能利用本节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但设计时如加上人工造“雪”实验、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再进行两个有趣的活动:一是观看“两件衣服的对话”的动画(冬天,两件冰冻的衣服分别在太阳下、阴凉处),再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并没有经过液态;二是竞说升华和凝华现象,谁说对一个,课件上就显示出来,并有鼓励性的评语。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理解的更好。 二、教学过程反思 从引课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但在进行实验时实验要求不到位,致使有一组学生的实验仪器炸裂,引起学生的骚动,处理事故时耽误了一些时间致使实验时间过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避免。讨论舞台烟雾之谜时间过长,使练习时间显得非常紧张,思考题没有做完,显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说得过多,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说,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 三、教学成败 升华和凝华两个内容知识量不多,教学大纲没有做过高的要求,应该也是从观察实验入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认识物态变化的特点。本节课中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是成功的,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虽然常见但学生并不太熟悉,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探究活动的安排使学生对熟悉的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更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习题的安排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习题课处理疑难问题做准备。 四、再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先放一段展示自然界中雨、雾、露、霜、雪等现象的短片引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能更好一些。实验也可加一个“雪”的形成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霜以及雾凇的形成。 在整节课的内容结束之后,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也应注意应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发展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验的方法,将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来,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三)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是遵循学生探究为主的原则,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安排了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上完这节课,感觉不是很满意,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节课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学生可能平时不怎么注意。而且都是农村的孩子,学生知识面窄了些,除了对霜有印象之外,对于其它的一些实例都不是很了解。当问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哪些物质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学生想了好久,答不上来。有些学生甚至连樟脑丸都感觉陌生。虽然拿了些樟脑丸给他们观察,但没用过的同学对于它的升华还是难理解。下次应该拿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樟脑丸给他们对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讲钨丝的升华和凝华时,只以室内的旧灯管做例子,学生有些茫然,应该找些发黑的灯泡或废弃的灯管的灯丝作观察的实物。 2、这节课的很多例子离学生太远,如结冰的衣物也会变干、北方在冬天出现的窗花、雾凇、以及干冰等知识,由于没有此类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感觉是被动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看,有很多东西是难理解的,有的学生还以为霜是露水变来的。以后在课件上多找些具体且形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相关内容。 3、课堂上,我解释得多了点,因为见到学生对很多的实例不了解,只能由我讲述、引导。我想,还是在课件上多下点功夫,通过形象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和理解。 4、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碘的升华,之后再观察凝华。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碘多了一些,试管又小,感觉实验效果不太好。有个别组在加热时,碘颗粒好像还熔了,没有达到实验效果。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原来碘的升华实验不宜用火焰直接对盛碘的试管或瓶加热。因为这样做,有时会导致碘的熔解,而使学生误解为是先熔解后蒸发的现象。应该把试管换做烧瓶,碘再少一点,让酒精灯对石棉网加热,但石棉网离开烧瓶一段距离。使石棉网上方的热空气上升来对烧瓶内的碘加热,从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让碘完全变成气体,那是最好的。虽然以前在实验中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既然出现了,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 看过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1.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师教学反思 2.初二物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视频 3.初二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4.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