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地理复习地图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地理复习地图重点: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在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5000”。 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就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故又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做纬线比例尺。 中考地理复习地图重点:等高线地图 1、等高线地图判读规律: (1)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3)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0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2)与河流水文结合: A.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B.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中考地理复习地图重点:比例尺缩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A.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B.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C.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