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51自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一)  早期文明区域   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文明古国 文明发源地 产生文明时间 国家统一时间 统一者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   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4、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 各自特点(不同点还有数量多少、音形义等) 共同点   发源地 形成时间 发明者 构造特点 书写材料 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都是现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 “画成其物” 石头、纸草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 笔画像楔子 泥版   甲骨文 黄河流域   (殷墟) 商朝 中国商朝人 “刻成其物” 龟甲、兽骨   5、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6、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7、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伦比亚北部,种植玉米。玛雅文明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二)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公元纪年、世纪、年代、时代、王朝纪年是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   2、计算时间和时间长度的方法:   公元年换算世纪的方法:   年号换算公元的方法:    公元前X年-年号 Y年+1=公元前N年   公元 X年+年号 Y年-1=公元N年   计算时间的长度:      公元前X年-公元前Y年=共有N年   公元 X年-公元 Y年=共有N年   跨公元前、公元后的计算方法:公元前X年+公元Y年-1年=共有N年   3、文献资料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文字和音像资料。   4、文物(实物资料的一种)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凡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均属文物。   大槐树、端午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描述的是口述资料的一种表现形式——传说;口述历史是口述资料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传说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5、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事物是第一手资料。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是第二手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三)  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比较点 黄河 长江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 青海、x藏、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2个)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河南)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加大沿岸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上游禁止砍伐树木、中游河道裁弯取直、分洪蓄洪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知识 2.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 3.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书重点知识 4.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复习知识 5.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复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