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二 > 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地理学科中的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在新课标中,对《城市化》的第一个小知识点“城市化”有如下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课标分析: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学习四个内容,根据上面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对城市化有理性的概念及特点的认识,还要求学生在感性上去感知城市化。同时,课标说明了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运用图片对比及学生参与活动来让学生对城市化形成更深的认识。

  【教科书分析】

  本次课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二是衡量城市化的标志;三是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四是城市化的影响。重点为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城市化的特点;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难点是城市化特点的概括。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这一内容,只要求简单了解。

  【学情分析】

  “城市化”研究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粗浅的、片面的,本节教学将以图片、讲解及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地了解城市化相关问题。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城市化。

  【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主要以讲解+小组讨论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影像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的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衡量标志。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3、理解城市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展示武汉的一些照片,让学生从感知上认识城市。 2、展示课本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化的定义。 3、以城市化的概念入手,讲解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4、小组讨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5、展示城市化前后的建筑、交通、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图片,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城市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小组讨论实验法

  【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学生观看有关武汉的一些照片,让学生从感知上对城市有个大概印象。 2、课件展示伦敦1801年、1851年和1981年的城市扩展图 提问:伦敦市的区域范围呈现一种什么趋势? 3、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先引导学生看图例,并提出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等级及数量上有哪些变化?”,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思考,在此期间,将我国城市等级分类标准补充到板书上,最后请一位学生进行回答,并对其回答进行判断和补充。 4、由上面的环节归纳出城市化的概念。

  5、由城市化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6、通过练习题目对刚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题目一: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C)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D、城市数量增加

  题目二: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对城市化的理解正确的是:(D) A.大批的农民迁移到城市,由农民变为市民 B.农民进城的数量越多,就说明城市化率越高 C.农民进城越多,这个地方的社会发展越先进 D.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7、由上面的题目二,提出“我国最近几年出现的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与城市化的关系”这一问题,并进行解释,解释时说明这只代表老师个人观点。

  8、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推动向农民工等农村人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 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别分析使农业人口离开农村的原因有哪些,吸引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的原因有哪些,并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不断进行解释、补充。

  展示课本上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示意图》,以比较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对推动城市化的动力进行学习。

  9、展示城市化前后的建筑、交通、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图片,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影响。 10、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高二地理城市化重要知识点:

  1.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①根据地区判读: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低低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也有所不同。

  ②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②传统型: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

  ③现代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兵源短缺,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

  注意:(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通过死亡率的下降实现的;传统型到现代型是通过出生率的下降实现的。

  (2)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传统型人口增长迅速,过渡型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现代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2. 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①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

  ②社会问题:医疗、教育、交通、居住、就业困难,粮食匮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等。

  ③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对社会: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

  ②对个人:养老负担加重,精神孤独,老人保障不够。

  ③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3.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应结合实际材料从社会、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社会因素也经常影响人口迁移。

  ③生态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污染、气候变干等)、大型工程建设会导致环境移民。

  ④战争、国家政策(如我国西部大开发、边境开放等)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现代人口迁移类型分析

  ①科技移民:高素质人才为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科技移民会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经济的双重损失。

  ②劳务输出:廉价劳动力为寻求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富裕的石油输出国。劳务输出解决发达国家等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缓解本国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③国际难民:战争、政治、环境难民为躲避战争、政治迫害等流向和平或邻近国家。国际难民增加了迁入国的人口和环境压力。

  (3)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一方面是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时要全面考虑。

  ①对迁入地: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会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②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①历史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城市的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一方面城市功能区有对历史的继承(如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

  ②经济因素: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③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等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与高地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和工业区连在一起。

  ④行政因素: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城市经济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功能区。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2)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分析

  ①根据空间分布判断:市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中间道路两侧或市中心交通不便的位置形成住宅区。

  ②根据地租水平判断: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

  ③根据环境要求判断: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


 
上一篇:高二地理答题方法  下一篇:高二地理必修三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