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二 > 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要使教案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必须从深刻领会课改理念、切实更新备课观念,深入挖掘学习资源,下面是51自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知识点整合

  第一框题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物质性

  1、内容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备注: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哲学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联系: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例1】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A )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它是世界的本质 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例2】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C )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据此回答例3~4题。

  【例3】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C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例4】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事实说明(B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框题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3、运动与静止

  (1)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特点: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例6】(200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C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例7】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去向过去的我讨债吧!”这一观点 ( D )

  A、正确。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错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正确。因为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错误。因为他否认了相对静止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例8】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 A )

  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例9】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价。人们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说明 ( B )

  A、规律是难以认识和利用的   B、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六、填空巩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因而运动是   、   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   、   和   。

  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   、   的联系。规律是   。没有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   ,而不能违背规律。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七、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C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基础是客观的 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C )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D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4、(2002全国文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5、“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B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二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上一篇:高二政治必修四《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下一篇:高二政治必修四第12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