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内容杂且多,高二同学们可以根据考纲要求掌握主要知识点就可以了。下面是51自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高二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 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 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 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2   (1)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创新民主形式,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使公民形成更为健康积极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   3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提高政治素养。   二、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弘扬民族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2   具体要求:(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政府应为公民求助投诉开辟多种途径   (   1)通过热线电话、信访部门、电子政务   (2)通过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法律制度)   A.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B   .为什么 (1)原因:A.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体现了政府坚持人民负责的原则;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   (1)   加强立法工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D   (1)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2)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意义: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1)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还要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C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身权益。   3来源:根本-由国家性质决定   如何树立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 法律地位: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C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产生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每届的任期--五年。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组织和活动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民主集中制体现: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2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指导思想: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   (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主要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 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   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职能(作用):(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   (3)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也有利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是什么--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4)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什么: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四、当代国际社会   1   A.主权国家。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享有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必须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B.国际组织。   不同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矛盾。   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   (国家合作与摩擦的原因)   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1)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们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   (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4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2)怎么办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3)坚决反对各种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234   第二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6700字   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2)等额选举或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表现。“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行使选举权,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   (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8、如何接收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29、“阳光工程”意义   (1)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2)保障人民的权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逐步加强。   (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0.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有较高的的信誉。   (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   要求(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树立起来   (2)政府树立权威,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按国家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2017高二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