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三 > 高三地理

高考地理常见特殊现象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高中地理有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高考有时会考察到。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考地理常见特殊现象,你知道成因吗?

  高考地理常见特殊现象:

  一气候:

  1贵州天无三日晴

  贵州一年中阴天日数在200天以上,是全国阴雨天最多、气候最潮湿的地区之一。贵州大部分地区,年雨日150天以上,贵阳平均每年有188天。其中,5月份的雨日平均多达20天,12月份最少,但仍有13天之多。

  原因及作用过程:

  ①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冬季风南下时东西走向的山脉所削弱,到云贵高原时,气流运动缓慢,和原来停留在贵州的暖空气汇合,双方势均力敌,便长时间的相持在这里,为此就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②春季,南方的暖空气逐渐加强,频频袭来,北方的冷空气也还相当活跃。冷暖空气相互冲突,因而贵州的天气忽晴、忽阴、忽雨,天气变化多端。

  ③夏季,北方冷空气北撤,来自南方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活跃在贵州高原上。贵州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面高低起伏,暖湿空气受到地形的抬升和扰动,形成云和雨。有时从四川来的冷空气,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相遇,更容易形成阴雨天气,或产生较大的雷暴雨。

  ④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暖温空气还来不及撤退。冷暖空气不断交锋,也常常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总之,贵州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空气抬升作用强、扰动、阻塞、摩擦、冷暖空气接触机会特别多,这就是形成贵州多阴雨天的主要原因。

  2冬天到台北去看雨现象:冬季台北降雨丰富,降水次数频繁。

  原因:

  ①台湾岛于我国东南,四面环海。冬季风南下,因为地球自转偏向力,致使气流发生偏转,变为东北风,由于气流经过海洋,使原本干燥的气流饱含水汽。

  ②台北地势低平,南部为台湾山脉,气流到达台北时抬升凝结形成地形雨。

  ③冬季风影响时间长,所以台北整个冬季都比较丰富。

  3华北春雨贵如油现象:在春天农作开始生长发芽,是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华北地区春旱比较严重,春雨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有的地方少于10%。所以说“华北地区春雨贵如油”。

  原因:①春季承接着秋、冬两个少雨季节。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天多、蒸发强烈,往往易形成连续干旱。

  ③华北地区虽处于季风区,但是4月下旬-5月上旬极锋在华南沿海一带徘徊,雨季未到。

  ⑤华北地区的河流本身流量不大,以降水补给为主,春季农业需水量大,灌溉用水不足。

  4华南春雨送春归

  原因:4月下旬-5月上旬极锋在华南沿海一带徘徊,给南岭以南带来阴雨天气。

  5月中下旬极锋跃至南岭与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一带的春季连绵阴雨。

  5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原因同上)

  6西南秋雨绵绵

  现象:一般出现在9-11月,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主要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却不大。

  原因:1)、西南季风,九、十月份西南季风才退出中国,难么秋季西南气流能将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

  2)、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

  7拉萨日光城

  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

  原因: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能够较早的接受光照

  ②大气透明度高:海拔高,大气稀薄,加之北部有山脉,西北风沙难以到达,所以大气透明度高。

  ③降雨一般在晚上: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底和山顶温差大,夜晚谷底温度高,山顶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降雨,白天云量少。

  8雾都重庆

  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比伦敦还多,因此有雾都之称

  原因:

  1、重庆位于长江以及嘉陵江的汇合处,水汽来源相当充沛,相对温度高达80%以上

  2、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缘,周围有高山屏峙,而且地面也崎岖不平,风速十分小,风力微弱,

  3、白天,地面温度相当高,蒸发作用不断加强,从而使空气中容纳了许多的水汽;夜间,尤其是秋季和冬季的晴朗微风之夜,地面的辐射冷却十分明显,再加上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会沿着山坡下沉,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降温十分剧烈,最终导致空气中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不断降低,而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而形成雾。

  9春城昆明

  昆明冬季温和,最冷的平均气温约7.8℃;夏季,最热时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最高的气温不高于32℃。冬暖夏凉,昆明被称为“春城”。

  原因:

  ①纬度位置:24°~26°N,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远离冬季风源地,受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③西高南部低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南侧,暖干气流控制区域

  ⑤滇池的调节作用

  10火州吐鲁番

  现象:夏季炎热,素有“火州”之称。6、7、8月的平均气温都在30~C以上,绝对最高温度可达47.8℃,这是全国气温的最高纪录。

  原因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为北纬42度56分,处于我国西北内陆。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时间长,夏季炎热干燥

  3)、地形:地地势低洼,四周高山环绕,热量不易散发。

  4)、物理性质:地表为砂土,比热低,升温快。

  5)、植被状况:地表植被稀少,地面裸露,阳光直射,植物的调节作用弱。

  11雨极火烧寮

  现象:年平均降雨量达五、六千毫米,不仅远超过全台湾二千五百毫米的年平均降雨量,也是东亚最高。

  原因:

  1)、冬季的东北风与地形的双重影响:九月到次年三月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东侧的东北风经过台湾东面海面时带来大量暖湿气流,遇到台湾山脉阻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2)、夏季东南季风与地形的双重影响:暖湿的东南季风受到台湾山脉的阻挡,降下丰沛地形雨。

  3)、夏秋季的台风,能带来大量的降水。

  4)、日本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也会形成降水。

  12雨港“基隆”

  一年365天有200多個日子會下雨,故又稱《雨港》。根據氣象資料統計,基隆全年平均雨日長達二一三.六天,居平地各大都市和市鎮年平均降雨日之冠。以全年平均降雨量來說,基隆的平均年雨量亦多達2903公厘,居台灣平地之冠。

  原因:冬季降雨于台北冬季多雨原因相同。

  春夏之際的梅雨、

  夏天颱風或西北雨帶來的雨水。

  二水文

  1凌汛:河道冰凌阻塞、解冻或冰雪融化而引起的江河涨水现象。黄河凌汛即在黄河河段上发生的凌汛。主要发生河段:1、宁夏河段中卫到石嘴山,2、河南郑州到山东滨州原因:1、河段必须有结冰期2、河流的流向必须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2荆江牛轭湖

  (1)定义: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

  (2)形成过程:

  1、当河床坡度降低时,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在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在有深厚松散堆积物的平原上,多形成能自由摆动的自由曲流。

  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

  3、河曲愈来愈弯。

  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

  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

  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3)荆江牛轭湖分析: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城市到湖南省城陵矶段的别称。有上荆江和下荆江之分。上荆江(枝城—藕池口),河道比较稳定;下荆江(藕池口—城陵矶),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1)自然环境:长江从三峡奔流而下,路经崇山峻岭,过了荆门口,地势陡降,一泄千里,流速减缓,流水切滩作用减弱,适宜河曲发育。同时,带来大量冲积沉积物,荆江段的土壤结构为上粘下沙,容易发生崩岸现象,加剧了河曲的发育。

  (2)上荆江段有一部分人工分洪区,使得汛期洪水和泥沙从长江分流入洞庭湖主要经上荆江三口,因此,下荆江年内和年际流量变幅较小,流水平缓、稳定,水流切滩作用减小,有利于曲流发展。

  3长江南水北调: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4黄河河套地区:

  5若尔盖泥炭型沼泽:

  泥炭沼泽的形成需具备三个条件:气候、地理、构造,气候要适于植物的生长,地理要有水体,构造沼泽要持续缓慢沉降。

  生长在沼泽中的植物的枯植败叶必须没入水中,隔绝空气,才能防止氧化分解,在还原条件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腐植酸等泥炭物质。如果没有水体沼泽条件,植物遗体会分解,不可能成为泥炭。象东北大森林就不能形成泥炭。

  构造因素:植物的遗体堆积在水中,迟早会使水体变浅,最后植物遗体暴露于空气中风化,不能成为泥炭。所以,泥炭沼泽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内是不断沉降的,其沉降的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相同时,泥炭层堆积越来越厚,当沼泽的沉降速度大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时,植物会被水淹死,泥炭化作用终止。沼泽基底沉降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植物的遗体分解,同样泥炭化作用停止。所以泥炭层的堆积厚度在没有大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时,主要受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与沼泽基度沉降速度相同的时间长度。

  6三江平原潜育型沼泽

  三江平原的沼泽多发育在靠近山地的低洼地区以及平原上的低洼河漫滩上。

  地形:这里地势低平,坡度极缓,汇水条件好。平原上有20多条主要河流,多数河床狭窄,河道弯曲,甚至是没有明显河槽的沼泽性河流,宣泄不畅。

  气候: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湿润阴凉,降雨集中,水量丰富,蒸发量小,无法排出,造成严重秋涝。

  土壤:在10月末或11月初地表水即开始冻结,形成冻层。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厚40厘米,最大厚68厘米,春季冰雪融化,但因下部有粘土层、亚粘土层和地下冻层,水分不易渗透,因而加重了地表积水。

  生物:在冷湿多水的环境中,苔草、小叶樟、沼柳等沼生和湿生植物繁生,覆盖率达70%以上。水、土、草交互粘结,致使这里沼泽遍布,集中连片。

  三近海

  1钱塘江涌潮

  (1)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2)现象解释

  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②、与河水流动的速度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

  ③、季风的影响。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2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热带、亚热带沿海由红树林群落与沼泽湿地相伴而形成的海岸。是热带、亚热带一种特殊类型的沿海湿地和生物繁殖、栖息地。

  分布在低平的堆积海岸的潮间带泥滩上,特别在背风浪的河口、海湾与沙坝后侧的泻湖内最发育。它常常沿河口、潮水沟道向内陆深入数千米。

  在我国大致从广西的钦州湾开始,经过高雷、海南岛、电白、阳江等地到台湾的部分海岸段,北部在福建福鼎一带,又以海南岛的铺前港和清澜港一带较典型。

  3珊瑚礁海岸

  (1)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由珊瑚礁(造礁珊瑚、石灰藻及有孔虫等造礁生物的灰质骨骼残体)堆积而成的海岸。

  (2)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岸礁一般紧靠陆地发育分布,构成一个位于海面下的平台,对岩岸起了保护作用。

  堡礁分布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海域中,由堤状珊瑚礁构成,沿海岸线总方向延伸,它像一条长堤一样,环绕在海岸的外围,而与海岸间隔着一个宽阔的浅海区或者隔着一个泻湖,泻湖深度在20~100米以上。

  环礁是出露于海面上、高度不大的珊瑚礁岛,外形成花环状,中央是个礁湖,湖水浅而平静,平均深度约为45米,而环礁的外缘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4黑潮:北太平洋亚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一支强大的西边界暖流。由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海域北转,主流沿台湾东岸、琉球群岛西侧流向日本东岸,在40°N附近再折向东去成为北太平洋暖流。

  2、对我国近海环境及大陆环境的影响:

  ①、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

  ②、黑潮将太平洋高温高盐的海水带到近海广大区域,从而对这些海域的水温气象状况产生影响,特别是黑潮的分支进入黄渤海,位于渤海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另外还影响海雾的消长。

  ③、黑潮流经台湾和近海区域,其高温增加了上空的高湿空气,在夏季风的加剧作用下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和内陆的降雨状况,从而影响旱涝状况。

  5南海季风漂流

  又叫南海环流,在南海海域,主要在季风作用下而形成的狭窄且呈带状的流速相当强的海流,冬季流向西南(东北季风漂流),夏季流向东北(西南季风漂流)。

  主要原因

  (1)地形和太阳辐射作用:南海海域辽阔,东西窄,南北宽,南部接近赤道的海区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远没有北部显著,因而造成温度及密度南北分布很不均匀,导致压力梯度与科氏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密度流。

  (2)季风盛行:冬季的东北季风和夏季的西南季风是南海表层海水运动的最直接驱动力。夏季,受西南季风强烈影响,形成西南季风漂流;冬季,在东北季风影响下,一部分黑潮水同东海沿岸流汇合南下,构成东北季风漂流。

  主要由于南海海域的独特边界形状及海底复杂地形、太阳辐射作用和季风的盛行致使仅在此形成显著的季风漂流。

  高考地理常见特殊现象成因: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但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在一些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中出现了众多特殊的地域分异,而这些地域分异由于成因各异,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地理高考的重要内容。本节我们共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气候方面的特殊性

  1、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只要翻开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仔细观察我们就很容易看到一些与地带性分布不相符合的气候类型:如:

  ⑴四处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及中美洲的东北部。这些地区都远离赤道,纬度都高于10,不会在赤道低压控制,怎么也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综合分析这些区域的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结合大气环流,不难得出这四处有共同的成因:都受到暖流的影响,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同时又受到来自海洋信风的影响,海洋信风在山地地形的阻挡下,气流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另外,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向北延伸,则是由于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西南暖湿气流与海岸线垂直,受地形抬升产生地形雨,沿岸又有几内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而形成。(07年重庆文综)

  ⑵赤道附近本应是在赤道低压控制,理论上应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东非高原虽有赤道穿过,但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为何在此会形成这种特殊的气候呢?从下垫而因素分析,该处海拔高气温较低,对流现象也不如刚果盆地显著,因而降水也较少,形成了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⑶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虽然该高原东西两侧距海都较近,并处于中纬西风带,强劲的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富的水汽,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侧的迎风坡形成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茂盛,而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则位于背风地带,属于雨影区,因而降水稀少,形成干旱少雨的温带荒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带性分布而成因特殊的气候类型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呈典型的半环状分布,而其中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更为典型,但从成因上看,该处热带草原气候的北部、东部、南部的成因都是不同的。北部: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为西北风,风从赤道附近洋面吹回澳大利亚北部,给该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从而形成了湿季,而冬季是在东南风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成为旱季;东部: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形成了雨影区,与大分水岭东侧相比,降水明显减少,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介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之间,其成因与地中海气候成因相同,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炎热干燥的干季,冬季在西风带的控制下,西风从海洋吹来,带来了丰沛的水汽从而形成了湿季。

  3、空间分布的特殊性

  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的差异也导致了许多气候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特殊性。

  其一,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理论分布于大陆西岸,而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也出现了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这种特殊的分布是如何形成的呢?从澳大利亚的南部轮廓及纬度可知,东南部纬度较高,而西南纬度较低,中间为大澳大利亚湾,当西风气流吹来时,由于西南陆地面积小,气流可从海洋吹向东部,使东南部也受到季节性西风或常年西风的影响,从而也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二,南北美洲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布呈狭长带状分布,在空间分布形状上与在其它地区分布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高大山地地形阻挡,无法向东部扩展,同时又受沿岸寒流或暖流的影响,使得气候向低纬或高纬方向延伸,因此呈现出狭长带状分布。

  如南美洲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赤道附近,与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有关,这里有一群气候寒冷的岛屿(科隆群岛),岛上生长着寒带植物,还栖息着原本生长在极寒地区的南极企鹅。

  二、河流问题。

  1、侵蚀、堆积问题

  河水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不断向右偏转,侵蚀右岸,南半球相反,侵蚀左岸。但是北半球河流并非都是右岸侵蚀,南半球左岸侵蚀,在弯曲河道中表现非常显著,如下图为北半球某一河流的弯曲河道,出现的是左岸侵蚀,右岸沉积,为何会出现此现象呢?究其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受惯性作用的影响远远大于地转偏向力,在惯性作用下,河水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因此就会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结果使河道更弯曲,河谷展宽。在弯曲河道中不管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弯曲河道中,地转偏向力不占主导因素。

  2、三角洲问题

  在河口地区一般会形成三角洲。形成三角洲的条件是(学生讨论)

  ①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②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③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典型例题: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2008年全国卷一第36题)

  参考答案:

  泥沙来源方面:①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②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

  泥沙沉积方面: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在入海口地区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3、流量

  一般情况下,外流河中下游的径流量比上游大。多数外流河如此,试分析黄河下流断流的原因?

  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中下游工农业用水量大;蒸发旺盛;人口、城镇密集,生活用水量大;水源浪费严重。

  三、列举其他特殊自然地理现象

  1、一般地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暧流。请问夏季索马里洋流为什么表现为寒流?

  西南季风在此表现为离岸风,在其吹拂下底层冷海水上泛。

  2、亚洲冬季风来自内陆,性质寒冷干燥。试问日本西海岸冬季为何多雨?

  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掠过辽阔的日本海,其性质逐渐变得相对湿润,加上地形抬升作用。

  3、理论上讲,同一纬度各地日出时间一样,但海拔高的点,日出更早。

  四、人文景观形成的特殊性。

  1、农业方面

  一般地说,河流中下游平原多为理想的农业区。通常,河流中下游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的首选地区。请问俄罗斯鄂毕河等河流中下游地区为何不能成为重要农业区?

  由于纬度较高,积温偏低等原因,不利于谷物生长。

  2、工业方面

  ①通常家具厂是市场导向型;黑龙江省的伊春家具厂主导因素是原料;跨国公司在珠三角设立高档家具分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②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微电子、高级时装属技术导向型。

  ③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市场导向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

  ④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北京、大庆液态奶生产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

  3、城市方面

  一般地说,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试说明黄河三角洲及俄罗斯鄂毕河等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

  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这使得黄河入海口地区缺乏象其它河流一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作为城市不仅要有便利的交通,周围还要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而黄河三角洲地区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等

  同样鄂毕河河口因为纬度高,亚马孙河由于流径热带雨林气候区,人烟稀少,虽然该河航运条件好,但河口也未形成重要城市;刚果河河口水量虽大,但落差大,通航条件不好,亦未形成城市。

  4、铁路选线

  (出示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北亚地形图。)

  问:铁路选线时,通常选择经过平原地区,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从北部经过而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

  (北部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人口稀少;南部气候较温暖,人口、城镇较多,运输量较大。)

  其他: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十分突出。俄罗斯对外贸易为什么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其原因。

  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自给率高;工、农业产品进口额较低(对外依赖较小);国内市场大。

  教学反思:

  共性,地带性规律的东西,教材内容讲得较为透彻,而特殊性知识教材内容往往没有分析,属于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更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在近年来高考中越来越多出现,因此,在高考复习中除了归纳共性外,尤其要挖掘特殊性的知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探究特殊的成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发现特殊的地理现象,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独立思考,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特殊地理现象的归纳与成因分析,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真正透彻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知识迁移水平,建立了分析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上一篇:高三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