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复习方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提高备考的有效性,以期取得理想的成绩。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范例(一) 一、试卷特点: 一是:江苏卷与历年江苏卷的命题风格一脉相承,考点涉及高中化学大部分主干知识,绝大部分试题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常规试题”。 二是:与老高考相比计算题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但难度却有明显下降。三是:关注的重点与热点,今年更不例外,考生对文字、图像、图表、化工生产流程图蕴涵信息的识别与解读能力如何,相关考点多达8处。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08江苏卷第1、5、11、15、18、19等题涉及环保、能源、香料、药物、温室效应等热点问题,总分高达42分,超过卷面总分的1/3。从知识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涉及中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重点内容,基本上也都是我们平时重点强调的,反复训练的,并且也是以常规体型呈现的。这体现了出题的意图,不管教材怎样变,教学理念怎样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用于指导生活、生产、科技等的作用不会改变,需要学生作为知识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会变,体现高考平稳发展的思想。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常抓不懈,才能在高考中创造佳绩。 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题量:21题。试卷选择题无论从题量、分值、结构,题型、内容等方面与考前预测、训练的基本一致。具体来说:选择题共14题,单选8题,每题3分,共24分;多选6题,每题4分,共24分。内容涉及:化学与生活-1题(1);阿伏加德罗-1题(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共2题(2、10);离子共存-1题(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误判断-2题(6、9);新型电池-1题(5);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2题(4、13);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判断及推导-2题(11、14);元素周期表应用-1题(7);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判断-1题 (12);其中1至20题必考,21题选做。 三、学生答题典型错误分析 第4题:漂白粉变质的本质是与CO2和H2O反应生成HClO,而水玻璃变质则是由水解引起的; 第9题:B选项主要是考虑NaOH易受空气影响,实际中要先粗配然后再用标准酸进行标定完成,许多同学则是从数据层面上进行计算而认为是正确的,没有考虑到真实的化学,D选项主要是学生对胶体、溶液的概念不清; 第10题:主要是学生认为通入少量的CO2就会生成CO32-,而不知无论CO2的多少都要生成HCO3-; 第11题:主要是学生对生成的香兰素的结构中官能团的认识不足而出现判断错误; 第13题:对于B选项中的情况下FeCl2是不可能出现的学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第15题: ⑴主要是只填写CN-或NaCN,没有强调全部; ⑵主要是回答不全面(标准答案是: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放空); ⑶典型错误是充分冷凝、冷凝回流、防止HCN倒流等; ⑷典型错误是不规范,写成了高、增大、偏大,没有按题目要求答题; ⑸主要错误之一是式量出错而导致结果错,其二是列式计算时没有除体积导致结果有错。 第16题: ⑴典型错误是:一方程式没有配平,二是将M判断为Cu2O 或CuO; ⑵主要错误是找不到氧化剂是氧气, ⑶主要错误是没有配平和将产物中的KCl写成了HCl,对生成物的判断还存在较大问题。 第17题: ⑴错误是不规范,如S2-写成:S2-、S2-、SH-,可逆符号写成等号,S2-的分步水解写成一步水解等, ⑵主要是计算小数点有误, ⑶小数点处理有问题和对kJ/mol理解不到位, ⑷错误一是没有从热力学的角度答题,而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错误二是没有分析透空气的作用,而是从环保角度答题。 第18题:主要是学生对双坐标系的认识上存在问题,而导致错误百出,其次是学生对催化课剂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中学化学所学的定性研究上,没有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定量的研究,忽视了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定性、定量、两者的结合。 第19题: ⑴主要错误是:苯环的侧链被氧化,指代不明;苯环侧链CH被氧化(受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锰酸钾的影响);氰基或CN被氧化; ⑵书写不规范,主要是字母a与d不分; (3)有机结构式的书写暴露了学生许多工作问题:写结构简式时位置或漏双键或漏n等;学生不会正、逆向进行推断物质,出现环状结构不对,侧链位置不对;关键部位H不对等错误。 第20题: ⑴主要是漏选c或错选e, (2)主要是计算错误以计算时没有过程, (3)有同学认为生成的沉淀中应该包含BaSO3。 第21A题: ⑶等电子体不会书写;⑷主要错误:4s1与3d5互换,写成[Ar]3d44s2,没有[ ]对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进行区分或区分时有错误;⑸对B元素的最低价没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对产物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出错。 四、对教学的启示 ⑴试题遵循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既没有盲目拓展,也没有忽视新课程、新增内容和探究性学习过程。 ⑵加强化学基础,增强学习体验,注意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考并不会因新课标 “课程理念”而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加强基础仍然是教学与复习中的重中之中,在之基础上要充分重视学生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常规题型训练,争取少失分或不失分。 ⑶重视联系实际,力争让学生解决“真问题”。加强关注过去不多见的工艺流程图题,这类题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设计问题,考察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方面是老师及学生均欠缺的知识。 ⑷加强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特别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习惯、有机物的结构式的书写和同分系构体书写的有序性以及简答题的语言组织的学科特点等。 ⑸加强解题过程性的教学。根据今年高考阅卷组反馈出来的情况来看,在批改的过程中阅卷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答卷情况给分,而且是跳跃起式给分,另外从往年的阅卷经验过程是每步给相应分,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分步的解答要能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同时一定要注意解答过程中的关键词和对一些现象描述的正确性。 ⑹注意中学内容与大学内容衔接。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命题来看,命题老师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化学素养的考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在命题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中学和大学内容有连接的考查,因此,在教学中在这方面可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范例(二) 一、试卷的整体分析 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达到了阶段检测的作用。试卷设置了一些新情境题,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身处陌生新情境,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境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达到了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试题导向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宽,又能突出考纲中的难点。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08新高考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一)、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6题共48分 第二大题填空题17—22题共52分 (二)、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⑴.试卷符合 《08年考试说明》以及现行教材的要求。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基本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和思考的时间。 ⑵.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与水解、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⑶.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适当加大对非选择题的考查力度,提高了主观试题的考查功能。主观试题中,强调化学学科内的综合考查。打破知识块间的界限,同时在试题的呈现形式上出现了崭新的面目。 3.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4.试题的呈现方式有所突破 (1)化学试题有一定的陌生度,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如原电池的创新使用做到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2)试题题干的叙述科学、明确、简洁、规范,问题的设置多层次、多角度,考查知识较为全面,分析的过程较为灵活和发散,使能力强的考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水平,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3)符合新考钢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发散性,答案不单一。特别是试卷22题可能适合的复分解反应可能适合的答案有几十组。 三、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一大题答题抽样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一大题的16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常用计量及用语、原电池的基本知识、化学平衡的移动、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 第二大题答题抽样情况及错误分析 第大题主要涉及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与化学计算相结合等问题。现逐题分析如下: 17、考查要点: (1)、元素周期表, (2)、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 (3)、弱电解质的稀释。 个案分析: (1)、对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位置不熟, (2)、弱碱强酸反应终点判断与离子浓度大小判断不明确。 复习建议:教学过程中可结合题目,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 18、考查要点: (1)、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 (2)、有机物同分异构体。 个案分析: 丁稀的三种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容易寻找,但是不能理解加氢与加溴化氢的最终结构。 复习建议:从有机物最基本的结构碳架入手进行复习这是近几年湖南理科综合试卷有机物考试的特点碳架不变,变化的只有官能团。这是本套试题的亮点之一,合理的对学生复习进度的及高考考纲的把握。 19、考查要点: (1)、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极方程式 (2)、审题能力。 个案分析: (1)不能把握在稀溶液里生成的是氨气还是一水合氨。 (2)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不能注意到介质的条件。这里只能出现碳酸根离子。 复习建议:对方程式的书写要作对比分析,发散思维,对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作重点讲解。 20、考查要点: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及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晶体类型及化学键。 个案分析: 一,元素的推断A可以有两种选择合理锂,钠 二,电子式的规范书写。 三,晶体含有化学键数目,均摊法的应用。 复习建议:夯实基础,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 21、考查要点: (1)、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与技巧, (2)、化学实验原理的分析化学计算, (3)、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个案分析:错误类型: 不能理解说明数据偏低的原因,不能理解化学实验原理的实质。 复习建议:对各仪器的用途实验设计要多加探究。 22、考查要点: 元素化合物知识,典型的无机框图推断。 个案分析: (1) 学生没有认真的审题没有看清楚是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2)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反应的实质学生不能掌握,很多不能发生的反应胡编乱造。 (3) 不注意铁与水反应的条件。 复习建议: 物质的可溶性,离子间的相互反应是这几年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生知识的盲点,建议二轮复习加强基础知识的夯实。 四、对下阶段的教学建议 临近高考,很多学生似乎有一种“心里没底”的感觉,不知道在所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如何进行复习,仍然是沉浸于题海之中,“做题目———对答案———再做题目———再„„”,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果,在仅有的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提高呢?就此提几点建议: 1、复习要有个性化。前阶段的复习主要是打好扎实的基础和建立宽广的思路,在教与学中,比较多的是解决共性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必定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每个学生来说不一定相同,这些问题不一定能在共同学习(如课堂教学或做同类型的习题等)时得到解决。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能否把做过的大量的习题中所犯的错误(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做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做,能使你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重点解决自己的薄弱环节是后阶段复习的主攻方向。 2、总结解题的规律性。我们做过大量的题目,应该在解题方法上去寻求它的规律,这种规律包括解题常规的切入口,容易犯的错误等。如在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无非是从电离、水解、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方面来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与否,最应该注意的是,是否给出反应物的量,“少量”、“过量”、“等物质的量”等等,给出的量不一样,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不一样,这是最容易错的地方;对于有机反应信息题,首先要读懂、理解所给予的信息,尤其是信息中的反应过程,推导有机物时就要充分利用题给的信息(多数是依样画葫芦),结合官能团性质或反应中分子式的差异来解决;设计实验时一般是从“原理成立、操作简捷、现象明显、结果正确、安全环保”等几方面考虑。认识了解题的规律性,既能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又能提高解题的速率。 3、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试卷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题在历年化学高考中,得分率总是较差。应该扎实地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但是更应该注意课改化学教材中对化学实验要求的变化,对探究实验,实验设计, 实验的合理性、正确性的分析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放实验室,举办实验展览。对书中典型实验,不仅要能复现,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还可以怎么做,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在此基础上,要尝试将不同的实验进行重组、 整合、改进、设计新的实验,据此培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类推、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4、读题、审题是解题各个环节中最重要一步。从审题角度看,化学试题的特 征是“三多”:信息源多、信息类型多、信息加工方式多。审题目的,要明确求解问题,找出解题条件(表面信息、隐含信息),发现条件跟问题之间的联系,预测可能遇到的障碍。如关键文字、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图和表、解题说明、题中数据、转化框图等。 5、严格规范性训练,降低失误失分。提高表达能力,减少无谓失分。考场上竞争的着力点,己从“解题技巧+解题速度”的竞争“细心+规范+思维严密性(思维深度)” 的高正确率竞争。大多数试题看起来很容易解答,解答时也会给人一种很顺的感觉,但容易失误,要做全对、得高分比较难。对心细、习惯好、知识全面扎实的考生有利。每次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在多处因为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做答而丢分,这都是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这些不规范的习惯要平时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尽量多得分,不强求自已在难题上得多少分。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范例(三) 一.试卷评价 1.总况概述: (1)坚持“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 (2)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采取“拼盘”的形式,实现了“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 ,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学科分类; (4)实现了全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 (5)紧扣“教纲”和“考纲”,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6)全卷化学试题共12题,试题陌生度不大、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分配较合理,区分度较好,适合各层次考生。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2.化学试题命题思想: (1)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化学式5个(另隐有2个-同分异构),总计38分(+3),所占比重创历史新高。 (2)体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第10题有关定量反应中设计到钠、镁、钡、铝、氨及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第一至第七主族元素知识,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结合,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如第27题,要求学生由置换反应的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列举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给的限制条件加以选择确定。本题既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思维发散能力,又要求考生根据限制条件进行严密思考。试题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 (4)实验题设计强调基础性。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给的装置图等信息,回答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方法等问题。试题强调的是对一些常规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的掌握,有些操作是学生初中就熟悉的,但要有条理地回答清楚也不容易(如“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环节往往会被忽视)。实验题的设计不再追求一题的全面和完整,如实验设计和评价分在多处体现或隐现(29-2明是设计,隐含评价)。与往年相比,创新意识的考核略显不足。 (5)注重设计计算过程简单的题目。如第9题、第13题。第29题第(5)小题利用字母代替数字进行列式,避免了繁难的计算。 (6)体现考纲的变化:如计算位次的调整、元素化合物要求层次的提高等。 3.试卷结构: 理综试卷全卷分I、II两卷,共有31小题,满分300分。其中,第I卷为客观试题(选择题),包括二个大题,21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26分,占全卷总分的43%;题型为单项选择题(1~13小题,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学科)和不定项选择题(14~21小题,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科)。第II卷为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共计174分;题型为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另外,将试题按学科划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在考查内容上也与上年保持相似的比例,约为40%、36%、24%,在赋分上分别约为120、108、7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