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重要的资料,迎战高考吧!下面是51自学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文综政治高考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2016文综政治高考资料(一) 【背景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期。 创新驱动,首先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即改革。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经济建设主要面临三大课题,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虽然相互制约,但经济体制的牵制是根本性的。经济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的能力就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就是创新体制的能力。 转型发展,转型包括科技、消费、服务、民生、低碳五个导向。 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改善民众生活,促进和谐共生。 文化繁荣,应克服体制弱点增强软实力,充分满足国民的文化权益和需求。 【理论分析】 (一)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十二五”规划中的内容,更加说明中国将更坚定地走市场经济道路,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的结构调整指标越来越明确,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3.财政税收作用。财政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应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作用,支持我国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4.促进社会公平。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影响民生最好发展的制约因素,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不断扩大“包容性增长”,应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不公,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形成新思路新发展。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政治常识 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2.履行国家职能。“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党的地位和领导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4.党的执政方式。“十二五”规划是一个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五年规划,将是党中央、国务院精心运筹、构思缜密、集思广益的五年规划,体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二五”规划的实现关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划的制定将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三)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必须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建议》的形成过程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决策,集中了全党智慧,吸收了各方意见,是我党在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3.全面的观点。“十二五”期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4.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抓住主要矛盾。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包容性增长”增长的是民生,发展的是民生。这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来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规划的提出将推进全面小康的实现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6文综政治高考资料(二) 【背景材料】 日本“购岛”闹剧的过程: 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作出有关政府出面“购买”钓鱼岛的提议。 7月7日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 7月24日 野田在参议院接受质询时称,政府已着手筹措预算,正式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程序。 8月19日 包括数名地方议员在内的10名日本人登上钓鱼岛,并将日本国旗绑在岛上的灯台上。 8月24日 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并谴责中国“保钓”人士登岛。 9月2日 日本东京都调查团25人乘坐包船,在钓鱼岛海域展开非法调查。 9月3日 日本中央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岛主”展开正式“购岛”谈判,日本政府准备出价20.5亿日元。 9月10日 日本政府经决定购买“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钓鱼岛、北小岛和南小岛。 钓鱼台岛位于台湾基隆港东偏北约186公里(100海里)处、浙江温州港东南约356公里(192海里)处、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公里(208海里)处、日本冲绳那霸空港西偏南约417公里(225海里)处。钓鱼台呈番薯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约4.3平方千米。地势北部较平坦,南部陡峭,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中央山脉横贯东西;最高山峰海拔383米,位于中部;其他尚有高程320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地质特征: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岛上长期无人居住。中国最先发现并命名为钓鱼岛。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主权提出过任何异议。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钓鱼岛等台湾周围附属岛屿也被日本长期霸占。 【知识精析】 政治学科: 我国的主权问题,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钓鱼岛问题事关中国的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领土争端,宗教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等;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016文综政治高考资料(三) 【时事背景】 2012年9月7日至9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700多名APEC各经济体工商界代表围绕反对贸易保护、深化区域经济融合、推动创新增长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共寻亚太及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之路。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是此次APEC领导人会议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届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题为“应对挑战,扩大机遇”,与会者分别就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经济体中产阶层作为新消费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是否迷失方向以及如何建设商业、人居和环境友好城市等分项议题展开多场讨论。国家主席胡锦涛8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互联互通 实现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旨在为亚太地区工商领导人提供一个与该组织成员领导人、政府官员、知名学者及新闻媒体进行交流的平台。 【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角度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应该加强法规制度协调和人文合作,推进多领域、立体式互联互通合作。 2.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推进,新增就业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持续改善。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原则,对世界经济发展极其不利,因此,不惜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政治生活角度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加强合作协调,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共同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则是各国利益对立的表现。 2.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持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供应链联接行动计划》,突破供应链瓶颈限制,加强物流网络建设,简化海关程序,推动各成员建立“单一窗口”系统等,体现了这一点。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重要目标。我国主张加强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大图们倡议、东盟、东盟加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在互联互通领域的交流合作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场和基本目标。 生活与哲学角度 1.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峰会聚焦关系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分析世界和亚太经济增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合力推动亚太经济持续复苏和发展,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利用事物的联系为人类造福。峰会代表围绕反对贸易保护、深化区域经济融合、推动创新增长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共寻亚太及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们利用联系为人类造福的体现。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当前,亚太地区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世界经济面临的严峻问题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