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学习方法 > 国学

我国古代文学论文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不同文学史观关照下的文学史写作,将呈现全然不同的文学史面貌。以下是51自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我国古代文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我国古代文学论文篇一

  阶级论文学史观到现代性文学史观的变迁

  摘 要:本文通过《中国新文学史稿》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对沈从文不同评述的比较,总结两本文学史背后所分别体现的“阶级论文学史观”和“现代性文学史观”的差异,分析因文学史观差异引起的对沈从文文学史地位和其作品艺术价值的不同评价。

  关键词:阶级论文学史观 现代性文学史观 沈从文

  不同文学史观关照下的文学史写作,将呈现全然不同的文学史面貌。《中国新文学史稿》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为“阶级论文学史观”和“现代性文学史观”的代表性文学史著作,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本文将从两本文学史对沈从文及其作品文学史地位的不同评价,分析两本文学史内在的差异和现代文学史书写变迁的痕迹。

  一、《中国新文学史稿》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史观差异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编写者往往倾向于从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经历中挖掘资料和借鉴经验。全国第一届

  “文代会”使延安时期革命经验得到树立和弘扬。周扬在会议上的发言确立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标准的优先地位,这一标准对文学史的编写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预示着文学创作已被纳入政治书写的范围。在这种情形下,王瑶“阶级论文学史观”的形成则是在情理之中。通观全书,《中国新文学史稿》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的编写实践痕迹十分明显。在其再版中,王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新文学史的革命史性质,突出阶级斗争观念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影响。这种观念在王瑶对沈从文等具有较高艺术性、但政治性缺乏的作家的评价时得到了突出表现。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文革”结束后试图打破固有编写范例,凸显新文学“现代性”特征的代表性著作。其对“现代”观念的表述为“周氏兄弟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观,概括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文学观念,作为‘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其所特具的思想启蒙性质,是现代文学一个根本性特征。它不但决定着现代文学的基本面貌,而且引发出现代文学的基本矛盾,推动着现代文学的发展,并由此形成了现代文学在文学题材、主题、创作方法、文学形式、文学风格上的基本特点”①。这里所提及的启蒙性质,即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特征的主要体现。“现代性”改造民族灵魂的要求,对现代文学内容与形式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要求文学的通俗性,使文化程度很低的普通人民可接受;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文学的现代性,既表现现代意识,现代思维方式、情感方式,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艺术形式,以便于把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思维方式、艺术欣赏能力都处于蒙昧状态、低级阶段的读者提高到现代化水平。”②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文学史编写观念和王瑶以“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思想的编写观念具有巨大差别,“现代”范畴的多维和多元特性是其编写宗旨,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已经淡化。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尤其是在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具体作家作品评论介绍方面,《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现代性”观念得到了突出表现。该书对沈从文等一批曾被文学史叙述隐去的作家的重新挖掘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已经摆脱了以往文学史采用对立思维、强调斗争的叙史模式,更多地看到不同文学样态发展过程中的另一面和相互融合借鉴的态势”③。

  二、“湘西小说”评述差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文学创造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主流价值观是不一致的,他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个人精神,是与文艺意识政治化道路不一致的浪漫叙事道路。沈从文旨在从多重文化的冲突中重新审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从而加强对民族性格和心理探寻的深度。

  沈从文的独特性使以阶级论文学史观为编写依据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对沈从文的文学贡献评估有失客观。“他最早的是写军队生活(如《入伍后》)的,但写的也多是以趣味为中心的日常琐事,并未深刻地写出兵士生活的本质。”④这句评论可以清晰看到王瑶文艺意识政治化的痕迹。“兵士生活的本质”,在新民主主义论的观照下,是投身新中国建设的豪情壮志,而非沈从文笔下的“以趣味为中心的日常琐事”。但沈从文早期军旅小说并不是如王瑶所判定的“未深刻地写出兵士生活的本质”,“这里自然有血有泪,但更多的是追求琐屑生活的企望的破灭,是人格的习以为常的遭受践踏”⑤。对普通兵士生活的刻画,已经隐约透露着沈从文作品“审美现代性”的痕迹。如《早上――堆土一个兵》中描绘的一个老兵于极度寒冷的清晨在死人堆里独自坚守抗日阵地的画面。作者通过这一作品谴责了达官显贵们的自私懦弱性格,赞扬了这个老兵立志“为守土而死”的高尚情操。作者对老兵优良品质的赞扬,是他针对现代文明对美好人性的摧残作出的回击,是“现代性”的启蒙意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则对沈从文“湘西小说”作了另一番评价。“这里没有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图画,沈从文不具有那样的政治意识,他只用看似轻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的目标仅仅专注于那些历经磨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⑥编写者对沈从文阶级斗争画面的缺失,以现代性的视角,挖掘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艺术品质。对沈从文要从“湘西世界”里未被污染的土地上找回个人和民族失去的精神之根,救治现代文明的庸俗和堕落的思想进行了深度解读。《边城》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得到了公允的评价,挖掘出了隐藏其中的现代性意识。“作为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是与‘五四’以来形成的表现压迫和不平,或者批判愚昧、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乡土文学传统不同的。它也有文化批判倾向,是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⑦

  三、“都市批判”小说评述差异

  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阶级论文学史观”使王瑶对沈从文创作的“都市小说”持一种轻视甚至批判的态度。“除了这些以外,最多的当然还是写小市民的,也不缺乏大量的恋爱故事(如《八骏图》),下层社会的人也不少。但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只有一个轮廓。”⑧沈从文对都市文明的反思和批判,在王瑶笔下成了“小市民”和“恋爱故事”的书写。由于沈从文有意回避都市现代生活场景和时代阶级斗争画面,使他极少正面详细描绘都市人事。但当他暴露上流社会、绅士家庭和描绘知识阶层的虚伪做作时,都市的丑陋面貌得到了深刻的揭露,现代都市文明在精神层面的病态,都市生命的退化和都市道德的堕落都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如沈从文对《八骏图》中教授们外表的学识渊博和内心欲望被压抑,导致精神萎靡的嘲讽。《绅士的太太》对都市上流家庭隐藏在守礼有节面具下的乱伦通奸所暴露的道德观念的虚伪的批判等,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都市人性的异化和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摧残。   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评述中,“描写都市人生的小说,实际上对于沈从文并没有完全独立的意义,它总是作为他整个乡村叙述体的一个陪衬物或一个补充而存在的”⑨。编写者对沈从文的“都市批判”小说作出了客观的评述,发掘出沈从文“对都市的批判是属于一种使文明趋于健康的文学警示。正是对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品德的消失’、人性的堕落、人类‘不可知的命运’的忧患意识,及‘重造’民族的不懈追寻,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内核”⑩。沈从文希望对“现代性”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解救,呼唤健康人性的回归,使得民族性格得到重塑。沈从文站在“启蒙”的立场上,对现代理性对人性的戕害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沈从文仿佛有两套笔墨,能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实。当他以乡下人的眼光,掉转过来观察商业化都市的时候,便不禁露出讽刺的尖刺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这一评述,是对其“都市批判”小说讽刺性的准确总结。

  “阶级论文学史观”是特定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思想,印有鲜明的时代痕迹,影响了研究者对文学的审美作用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现代性文学史观”潜在地持有以“现代性”新构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设想,对具有“审美现代性”特征的沈从文等作家进行了重新评价和阐述,重新进行了历史定位。

  ①③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 汤振纲:《夏志清文学批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④⑤⑧ 王瑶:《王瑶全集》(第三卷,上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73页,第273页,第273页。

  ⑥⑦⑨⑩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第215页,第217页,第217页。

  参考文献:

  [1]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7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4]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 贺亮明.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J].中州学刊,2011(3).

  [6] 杨厚均.沈从文文艺观中的反现代性倾向[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4).

  作 者:林英魁,宁波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我国古代文学论文


 
上一篇:我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我国古代文学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