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子》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本课教学目标是了解文章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2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实物投影。   2.课件或挂图。   3.搜集资料,多方面获得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蒲公英 小伞兵 怀抱 吓坏 摇晃 舒服 救人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的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1)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朗读指导:   “小伞兵吓坏了,他当时会怎么说话?”进入角色读一读。   吓得“大叫”该怎么叫?再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   (2)第3、4自然段,了解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①提问:“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们干什么去了?”   ②课件演示,教师小结。   ③引导想象:“小伞兵看见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   (二)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1.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2.口头组词。   3.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学习会写字。   1.巩固认读。   2.指导学生写字。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环节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四)在听写本上听写6个会写字。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蒲公英的种子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这是什么?(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与小伙伴一起读。   5.认读字词   (1)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蒲公英的种子,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蒲公英的种子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蒲公英的种子像雪片一样飞舞……)   3.质疑问难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蒲公英的种子?   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指名读。   3.评价、指导。   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认字。   2.范写。   3.书空。   4.练写。   5.讲评、作业展览。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1.5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二)引入新课   (三)解析小诗:   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   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   (五)积累词语   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   (七)课堂小结:   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   看过" 小学语文《蒲公英的种子》教案"的还看了: 1.《蒲公英》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2.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