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是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版块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欢迎参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师出示课件。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新词   (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楚。   2.检查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   2.汇报:   (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   (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   (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   (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   (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   (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   (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   3.总结。   四.启发扩散: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三  一、教学内容:   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搜集有关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七、教学程序:   一、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二、合作交流,讨论。   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汇报,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   (2)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教学小结:   老师总结: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看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的还看了: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 2.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3.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说课稿 4.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