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的今天,家庭教育的难度比以前大了很多。以下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应关注的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家庭教育应关注点一: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 孩子懂事以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天如何吃三餐才有利于健康;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要引导孩子做到:对健康有益的食物,不喜欢吃也要坚持鼓励自己吃下去,垃圾食品诱惑性再大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念不要去吃。这些要求看似简单,要让孩子做到却不太容易。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以身作则,慢慢诱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孩子吃饭时把韭菜挑出来,家长要明白孩子不吃韭菜的原因:吃起来嘴里感觉不舒服,所以心里面拒绝吃它。这时家长要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韭菜的营养价值———帮助人体消化、排毒、滋养阳气等,当孩子了解到韭菜对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时,心里面就接受这种食物了,此时家长再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先少吃一点,慢慢就吃习惯了。一旦发现孩子不喜欢吃某些食物时,适时地进行这样的引导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再比如方便面、麻辣条、薯片等食品孩子百吃不厌,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食品将会导致脱发,影响肠胃功能、视力等,知道有这么多的副作用,孩子很快就会远离垃圾食品了。实际上,在帮助孩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孩子跟家长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的心性,如意志、毅力、对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家庭教育应关注点二: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回家时,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言行,感知他们的心理活动,给遇到问题的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有力的帮助。孩子乐时,家长也跟着乐,这时孩子的心理产生共鸣,会告诉家长自己快乐的原因:学习进步了,或是与同学关系发展好了,或是助人为乐了等;也可能是上网玩游戏、与同学生日聚会等玩高兴了。如果是前者,就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果是后者,家长心里首先要接受。出现这些情况纯属正常,要允许孩子偶尔放纵一下,但为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就要采取如下措施,尽量多陪孩子:陪孩子说话、打球、跑步等,或特意买一些孩子平时特别喜欢的书籍、玩具或漂亮衣服。总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内心感到充实、踏实、愉快,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让他们感觉很轻松、很舒服,从而他们会喜欢听从家长的建议,远离一些不良诱导。孩子苦恼时,家长一定要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人对自己倾心的呵护时,就会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管怎样的情况,家长切记控制住负面情绪,对事情本身做出公正合理的分析,然后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如果是孩子错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立马改正这次错误。同时可适当安慰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知错就改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是他人错了,要向孩子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人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交往,与家人相处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而矛盾的产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受到的伤害并不完全是他人存心施加。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会理解与宽容,容他人之过,从而形成睿智、豁达、乐观、坚强、积极上进的好品质。 家庭教育应关注点三:关注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潜能 家长们一定要消除一个误区:只有孩子学习好,考上了大学,孩子才能幸福,家才能幸福。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学习好并不能说明其他方面也好,学习不好也不能说明其他方面就不好,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值得表扬,但家长一定要做好调控,避免孩子只会读书考试,将来适应不了来自社会的挫折而遗憾终生!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鼓励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学习了,成绩肯定会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着实不爱学文化课,就要及时引导孩子向其他方向发展,人各有异、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优秀的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的潜能,并帮助孩子把这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记得多年前,我给初一同学当班主任时,班上一名学生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打架。通过多次的耐心沟通,孩子才告诉我,他就想做饭将来当厨师。我当时觉着太惊讶:一个小男孩怎么就会想着做饭的事?但这却是个事实。孩子虽小但心意坚决,初一没上完就辍学在自家的小饭馆练手艺了。后来这个孩子在餐饮业颇有建树。自己喜欢的、适应的便是最好的。想让鱼儿游得快就把它放入水中,想让兔子跑得快就把它放在陆地上。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好结果。总之,现行教育阶段,提倡“快乐教育”,快乐指数包含着太多的因素:知识认知能力、实践领悟能力、交往能力、吃苦能力、忍耐能力、抗压能力,等等。家长要配合学校使孩子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形成好习惯、好性情、好品格,给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1、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2、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 3、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4、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5、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亦为子女成才尽到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看过"家庭教育应关注哪些方面 "的还看了: 1.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3.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4.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