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你整理的战国四名将之李牧,希望对你有用! 战国四名将之李牧图片 李牧个人简介 李牧(?-前229)。李牧的生平活动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赵国北部抗击匈奴;后期在朝中参于军政,抵御秦国为主。李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抗击匈奴的中原将领,开始李牧大力训练骑射,严格管理烽火警报,并多派间谍侦察,凡有敌来袭,都坚守不出。长久以来,边境即无大胜也无重大损失。后换将,新任将领每战必出,每战必败。后赵王又令李牧上任,而李牧仍用老方法。几年后以大部队出动,匈奴以小股部队骚扰,李牧佯装不敌,诱敌大军前来,后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并攻灭、收伏了襜褴、东胡、林胡等三个游牧部落,匈奴单于10多年都不敢近赵国边境。 前233年,秦国大军威胁到赵国后方,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于宜安歼敌十万。次年,李牧又于番吾击退秦军。前299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攻赵,赵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军久攻不下。后用离间计使赵王用赵葱代李牧,李牧不从,并被赵王所杀。一代名将就这样而去,令人颇感遗憾。 李牧人物评价 李牧这位纵横沙场的名将最终死在了他所誓死保卫的祖国君臣的手中,其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以致司马迁义愤地骂赵王迁“其母倡也”。 赵国是战国后期的第二军事强国,被秦国灭亡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用人不信,自毁长城”。前有赵孝成王在长平之役中以赵括代廉颇,造成长平惨败,赵军死45万人,元气大伤;继之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迫使廉颇奔魏投楚,失去良将;后又有赵王迁冤杀李牧,招致赵国最后的灭亡。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最杰出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如果不杀李牧,秦赵还得比一下高低。 战国时期各国的将领的作战对象基本都是各诸侯国之军队,亦即是民族内战,与他们不同是,李牧前半生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民族外敌,且在与野蛮外族征战中,以最精彩辉煌的方式实现了胜利。因此,李牧有理由获得后世更多的尊敬。 关于李牧的事迹,主要记载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史记是本文学性好的纪事史,却不是一本好的编年史,太史公在书史时,是以他的视角选取材料和故事的,使得我们常常难以得到许多具体事件的详貌,在两千多年时间长河中基本散佚的原始典籍后(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只能遗憾地留下难以弥补的空缺。 点评: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李牧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廉颇、赵奢、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