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受胡俗影响颇深,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儒家传统思想和女性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力大大减弱。因而唐朝对后妃干政防范不严,唐朝后妃参与政治的愿望较为强烈,方式更为直接。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必然使不少唐代后妃为此付出被废与被杀的代价。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唐朝后妃制度。 唐朝后妃组成:礼聘 士宦子女没为 宫奴。唐代豪门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远播的女子朝廷进行挑选,然后礼聘入宫。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贵,气质高雅。她们有的来自亲国戚,有的来自权门贵族。其他以德、才、美色闻名而礼聘入宫的则是士宦人家的女子,如太宗 徐贤妃,以才学驰名,聘为宫中 才人; 武媚娘以美色礼聘入宫,后做了 皇妃。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受到皇家的特别优待,往往一入深宫就予以册封,成为有名位、身份的 妃嫔和 女官。 唐朝后妃组成:采选 唐代宫廷定期向民间采选良家女入宫。从此以后,各代 皇帝都选良家女充实后宫和太子东宫以及诸王王府,再从入选的良家女中选取更好的册为 嫔妃、 太子妃、王妃。唐玄宗曾特下《选皇太子诸王妃敕》,为太子、诸 王选百官子女和九品官息女。 唐文宗也效法父祖,颁《选皇太子妃敕》,命百官各自举言十岁以来嫡女、妹、侄女、孙女,以为太子选妃。 唐代宫廷定期向良家征选女子,一批又一批十几岁的良家女就这样选入深宫。这些女子除了姿色出众和有特殊机遇而选为 妃嫔的以外,大多数以普通宫女身份供职宫中,了却一生。从唐代 皇帝的敕令上看,选采良家女似乎是为了太子和诸王选妃,以保持皇家良好的血统,而事实上,只要美色、才艺超众,不论出身是贵是贱的女子都有可能脱颖而出,登上后妃宝座。唐玄宗风流倜傥,曾派遣花鸟使四出,采选天下美色女子,召入深宫。这些花鸟使自然不看门第、身份,不分贵贱,只看姿色,凡是美艳的,不管出身是什么,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虏入深宫,以供皇上受用。花鸟使为 玄宗选取了许多美人,但却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诗人 元稹在《上阳白发人》中这样描述花鸟使满怀墨诏求嫔御的情形: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九配深宫作宫婢。 唐朝后妃组成:进献 一些醉心天 仕途的官吏往往将色、艺俱佳的女儿和治下才、色双绝的女子进献给皇上,送入后宫。唐代著名诗人和大臣崔湜于个人前程的考虑,甘心将美艳的妻子、女献给太子,送入太子东宫,从而获得高官。崔湜被同僚讥讽,称他进艳妇于春宫,但他却因此 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唐代秘书监郑普思主动将女儿献入后宫,遭到正直大臣的指责。但唐代一批又一批的官员仍自愿进献自己的美艳妻女,以求取富贵。 唐朝后妃组成:其他 仕宦获罪,子女没为官奴的是宫女的一个重要来源。不过,这些获罪没入宫中的女子往往是宫中最低层的苦役者,从事最艰苦的劳役,奔波苦累终生,个别的也能跳出苦海,成为宫女中的人上人。如 武则天时权倾朝野的 上官婉儿,其祖父获罪,她在襁褓中便和母亲一同没入宫中为奴,后来慢慢出人头地,成为权掌机要、被 皇帝宠幸的 嫔妃。 侍寝制度 为了体现人人有份,又兼顾尊卑有别, 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安排的:每个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来越圆,而后十五 天则渐渐变缺,所以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 御妻一直轮到最高的 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则反过来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其中, 皇后可以在十五、十六独占 皇帝两天。而数量最多的八十一个 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这九天里,每九个人共同伺候 皇帝一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