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那么唐朝书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唐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经济和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任命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专门负责国家图书,并且组织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编辑国家藏书,又借来民间流传的异本,派人抄录,使图书更加丰富。还委派了官员负责管理,设立了乾元院。转年,乾元院改名丽正修书院。后来,在京都长安的光顺门外、东都洛阳的明福门外,也设立了丽正书院。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召集张说和学士们设宴饮酒,唐玄宗非常高兴。当众宣布:“朕和众贤士在这里饮酒欢乐,就叫集贤吧。”于是丽正书院更名叫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担任集贤院学士,管理书院事务。收藏的图书多达53915卷,唐朝学者自己着作的书,即有28469卷,真可以说浩如烟海,盛况空前。所有的书籍都抄写正、副两份,分别在长安、洛阳的集贤书院两处收藏。集贤殿书院除负责收存图书外,还向朝廷推荐贤才,并提出政策方面、文化方面的建议。 书院,毕竟是皇家用来收集贮藏书籍的宝库,是推广和应用知识的地方,是经常同皇帝打交道的无比荣耀的机构,所以是读书人非常羡慕的所在。于是,一些私人也把自己的书斋书室夸耀为书院。开元年间曾经担任过集贤院学士的徐安负,退休后回到原籍浙江龙游,修建了自己收藏图书、读书治学的地方,便取名为九峰书院。 就这样官方的文化机构,逐渐演变成了私人读书治学处所的名称。直至唐朝灭亡的一个半世纪的时期中,湮没无闻的不计,有记载可查的,先后建立的大约有30多所书院。 为什么读书人对“书院”情有独钟呢?原来从汉朝起,私人讲学授徒的地方一直称为“精舍”,或者叫“精庐”。自从东汉时佛教传入了中国,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起来,佛教的经师们借用名称,把传经授徒的地方也叫做精舍、精庐。这一混起来,弄得僧俗不分,释儒难辨,不知道精舍、精庐是哪一家的。这种现象令自视为正统的儒学先生们头疼不已,不情愿同僧侣们共用这一名称。感到用书院来命名治学读书、讲学授徒,比较恰当,于是,最终用书院的称谓,完全取代了先前的精舍、精庐的称呼。 “书院”之称虽然出现了,但并不普遍,也还不是教育性质的场所,只能说书院尚处于萌芽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书院除了文人学士自己在这里读书治学以外,还附带着教授子弟,或收徒讲学。有了学生,于是兼有了教学职能。如江西永丰的皇寮书院,本来是吉州通判刘庆霖来到永丰定居之后“建以讲学”的。陈衮建立的江西备安东佳书院,收集书籍上千卷,供来学者阅读,子弟到了弱冠年龄,都来这里就学。这时候书院已经具备了雏形。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林立,连年战乱,官方办的官学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却为民间私人兴办书院提供了机缘。人们要读书求学,没有官学可入,可以进入书院学习,这就为书院发展创造了条件。像河南的太乙书院、江西的梧桐书院、匡山书院、广东的天衢书院,出现的书院数量虽然还不是很多,规模也不算大,但是已逐渐完成了向私立教育机构的转型,而且孕育着蓬勃生机,日益显示出书院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从这时开始,书院在社会不断展示其魅力,吸引名师讲学,吸引众多的弟子入书院攻读。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根据文献记载,唐朝时就出现了书院这个名称〖详见教材P204〗,当时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一是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到了唐朝末期,在私人设立的书院中,出现了授徒讲学的活动,虽然没有在整个社会形成制度,规模也不大,但可以看成是书院作为教育组织的萌芽。之所以在唐朝末年萌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经过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后,唐朝就不断地陷入军阀割据的境地,各节度使拥兵自重,不断地进行战争,使得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走向困顿,社会秩序紊乱,官学日趋衰弱,士人大量失学,不得不另找求学的途径。 2、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自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发明后,书籍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民间印刷作坊林立,书籍传播迅速。[比如元稹在给白居易的诗集——《白氏长庆集》写的序文中就说:当时人们把白居易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贩卖,到处都是这样。从前人们把刻石称为“模勒”,到了唐代,也就把雕版称为”模勒“了。这里的“模勒”两字就是雕版印刷的意思。] 这就给书院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3、私人讲学的传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虽然在秦朝曾短暂采取了禁私学的文教政策,但到了汉朝私学马上得以恢复和发展,以书馆、经馆的形式遍设于全国城乡各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又以家学的方式维系文化传承(象着名的《颜氏家训》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每当社会发生动乱,官学无法维持时,私学往往能以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成为维系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4、佛教禅林的影响 在第五讲我们曾了解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佛教已经非常兴盛了,佛教中的禅宗尤其具有社会影响力。禅宗教徒往往选择风景优美的山林僻静之处禅定修炼、讲经说法,形成了一套很有特点的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