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管理时间呢? (一)时间管理: 1、 计划管理的心理意义: (1)可以消除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人对确定的东西、掌握得住的东西才会有安全感、才不会慌乱。 (2)可以避免忙乱:事情多不是问题,乱才是问题。 2、做计划的策略: (1)事先安排好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多少; (2)优先安排重要的事、急迫的事; (3)留出应急和补救时间; (4)计划的复习量要适当; (5)适当安排时间休息和放松。 (二)个人效率手册: 1、科学用脑: (1)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 (2)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 2、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 (1)集中复习: (2)分散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用. (3)间隔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时间是先短后长。 (4)生物节律: 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 (5)过度学习:复习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尝试背诵:边阅读边背诵,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效果好于单纯阅读. 3、讲究目标策略: 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制定相应不同的分数目标,有策略地复习; 4、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 明白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最重要。 5、必要时借用外力:向他人请教。 6、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如走路时、睡着前用来记忆或回忆单词、公式等需背诵的知识等。 借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方法 以下是新的一年里你应该养成的12项时间管理习惯。你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将其适度调整,但无论你怎样做,你都应该遵循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方法,即每周着力培养一种习惯: 时间管理习惯1:保持一种能够给予你最大能量的生活方式。每周至少进行3次有氧运动,吃一顿清淡的午餐,保证充足的睡眠。 习惯2:尽力维系真实性。尽量诚实地面对你的真实想法:你究竟想要什么,你为什么要做你正在做的事情。[4] 习惯3:倾听你的生物节律,并相应地组织安排你一天的日程。关注你身体和心理的能量水平在一整天中的规律性波动,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根据观察的结果,对你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调整。 习惯4:赞赏相互信任的关系。努力与你能够信任和依靠的人构建关系,还要确保的是,这些人也能够信任并依靠你。 习惯5:拒绝不符合你优先事项的事情。要善于向其他人说不,并频繁地这样做。 习惯6:把你的目标分解为以小单位计量的工作,一次只考虑一个单位。用你的大部分时间完成摆在你面前的任务,不要太过频繁地梦想大目标。 习惯7:总是寻找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留心你需要反反复复从事的任务,寻找能够改善你工作方式的办法。 习惯8:为你需要集中精力做的事情留出时间。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只做一件事。 习惯9:设定数量极其有限的优先事项,并严格恪守。最多选择两件事作为你最优先考虑的事项,并安排时间全力完成这些事项。 习惯10:完成重要的事情,终止那些已经不值得做的事情。不要停止做你起初认为很有价值的事情,除非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放弃理由。 习惯11:提前发现困难,并迅速解决问题。留些时间来思考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并尽可能早地面对所有问题。 习惯12:制定固定的流程。设定能够持续下去,你无需关注也能自主运行的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