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考知识点的归纳,会让你轻松迎接每一场考试。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一) 1、科技的作用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2、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3、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4)蛟龙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5、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6、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7、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8、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9、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10、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二)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中国梦“三位一体”的宏伟蓝图) (1)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人民幸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活得更加有尊严,各项权利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实现了哪些梦想? 回归梦、入世梦、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 3.实现系列梦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 (1)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 (2)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 (3)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4)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5.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什么?为什么? 根本保证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具有先进性: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国共产党把谋求民族独立和复兴、国家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④中国共产党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中国梦,对你有什么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7.中国梦与我们个人的梦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中国梦是我们个人梦想的基石。中国人的个人梦,必须跟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个人梦才会有坚实的土地,我们的个人梦才会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8.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您怎么理解人民梦? 中国梦其实一直是中国人民百年以来追求的梦想,它是人民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它来自于人民。同时,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梦,是因为它最终着眼点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首先体现在要保证人民更加幸福,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民生梦。人民梦还体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有尊严,我们的各项权利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9.“中国梦”也呈现出现阶段的哪些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10.中国梦的提出有哪些重要意义 (1)“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2)“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3)“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三) 1、中国社会的道德是否大面积衰落? 应该认为,我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在总体上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向的,道德建设的成就,在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检验社会道德状况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 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领域。一是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钱腐蚀的领域,是腐败、诚信等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灾区。二是现有道德严重失范的领域,比如,公共道德领域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道德所调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人群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农民到城市新市民;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的人到体制外的人;从国有制的人到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的人等。 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员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少数官员弄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腐化等。这些人的败德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二是一些企业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不守公德、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 正是这些局部的、少数社会成员的败德现象,无形中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认为社会正在逐渐滑向一个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渊,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评价社会道德状况的悲观、消极情绪。 2、出现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见义勇为敬而远之?有专家认为,根源在于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的精神。若缺乏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大多数人会因没有安全感自保,势必会出现个人无公德、社会无公义的现象。也有专家认为,价值偏离、底线失守、秩序失范是造成悲剧的社会根由,是信任、诚信等一些基础社会秩序出了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更加重视具体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忽视了社会基础秩序的建设。 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不相适应。 第一,道德发展滞后性的原因。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旧的道德观念将长久地影响人们,而新的道德观念转换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第二,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遭致普遍抨击的见危不救、不守公共秩序等问题,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文化向“陌生人社会”文化不断转变,而社会控制和约束体系逐渐弱化。 第三,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的原因。 第四,社会舆论放大效应的原因。目前许多媒体总是刊登一些有损社会道德风气的事件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即使所言是实,但这种新闻看得多了,很难不加剧人们“好人没好报”、“做好事难”的恶劣感受。结果是更多人只愿做一个社会风气的批评者,而不愿、不敢去做一个美德的践行者。 3、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在今天,制度之外,教育仍然是最为根本的途径。“ 有专家呼吁用法律规制“见死不救”、“见义不为”,建议设立“见死不救罪”。但也有专家认为,针对中国目前的状况,“见死不救”不宜入罪。“小悦悦事件”反映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事情,法律是把“双刃剑”,用法律规制“见死不救”,会混淆犯罪和违背道德的界限,设立“见死不救罪”应慎之又慎。11月28日,广东省深圳市法制办公室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社会的大反响,也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