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一、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技巧。“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不丢字,不添字。“流利”即要求学生掌握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可以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记号,以引起对本文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以达到读的“流利”。“有感情”即在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靠语调的抑扬顿挫,靠朗读的速度及轻重音、长音等技巧加以表现。以上这些朗读技巧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因为同样感情的句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要重视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百读不厌,那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如: 1、教学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时,可让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即凭借画图,突出感知对象,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时,可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熟读精思,深究内涵。 3、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欣赏,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怎样的心情云欣赏,欣赏些什么,再让学生跟着朗读。这种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熟悉语言规律,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提高鉴赏能力。 4、有些课文为了表扬好的和批评丑恶的,常常利用相反意义的句段结构予以衬托或用对比手法展开思路。对于这种段落可让学生采用男女生对比读法,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5、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和抒情散文,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甚至熟读;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对话较多,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还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等等。 综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并不是引导学生单纯追求形式美,而是使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提高阅读的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拓展: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3。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例如: 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①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②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看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的人还看: 1.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2.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3.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4.如何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5.小学语文教学技巧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