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识点的归纳,更方便我们记忆。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1.状元实业家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二)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   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三)   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底)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2)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