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试的来临,你做好复习准备了吗?下面是51自学小编网络整理的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一)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 1、内容:(1)60年代:“自强”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2)70年代:“求富”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2、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标志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后全国有14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史称辛亥革命。 4、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思想上获得大解放,促使人们继续探索救国救道路。 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口号是民主、科学 1、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2、历史: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二)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是: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变革具体表现在:①工具变革: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②制度变革: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最能反映大变革本质的) 6.③思想变革:思想空前活跃,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点(三)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1)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2)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