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九年级的一学期的努力奋战,同学们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就要到了,同学们要准备哪些数学期末试题来练习呢?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泰兴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泰兴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数据:2,3,3,5,7的极差是( ) A.2 B.3 C.4 D.5 【考点】极差.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解答,即用7减去2即可. 【解答】解:数据2,3,3,5,7的极差是7﹣2=5. 故选D. 【点评】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OA过点(2,1),则tanα的值是( ) A.2 B. C. D.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坐标与形性质. 【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切为对边比邻边,可得答案. 【解答】解:如: , tanα=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 3.在比例尺是1:46000的城市交通游览上,某条道路的上距离长约8cm,则这条道路的实际长度约为( ) A.368×103cm B.36.8×104cm C.3.68×105cm D.3.68×106cm 【考点】比例线段;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根据比例尺=上距离:实际距离,依题意列比例式直接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这条道路的实际长度为xcm,则: = , 解得x=368000. 368000cm=3.68×105cm. 所以这条道路的实际长度为3.68×105cm.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线段,比例尺的意义,能够根据比例尺正确进行计算.也考查了科学记数法. 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m>﹣1 C.m≤﹣1且m≠0 D.m≥﹣1且m≠0 【考点】根的判别式. 【分析】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得出△≥0,建立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知,△=4+4m≥0, ∴m≥﹣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根的判别式.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5.⊙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OAB=40°,则∠ACB的度数为( ) A.45° B.40° C.80° D.50° 【考点】圆周角定理. 【分析】由OA=OB,可求得∠OBA=∠OAB=40°,继而求得∠AOB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求得答案. 【解答】解:∵OA=OB, ∴∠OBA=∠OAB=40°, ∴∠AOB=180°﹣∠OAB﹣∠OBA=100°, ∴∠ACB= ∠AOB=5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6.关于二次函数 的象与性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 C.抛物线可由 经过平移得到 D.当﹣1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求解. 【解答】解:A、∵a=﹣ <0,顶点(1,2),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1,2)∴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2; C、抛物线可由 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 D、∵当﹣1 综上所述,结论错误的是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以及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7.若x=0是关于x的方程x2﹣x﹣a2+9=0的一个根,则a的值为±3.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把x=0代入原方程得到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解此方程即可. 【解答】解:把x=0代入x2﹣x﹣a2+9=0得﹣a2+9=0,解得a=±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8.人数相同的九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90,S甲2=1.234,S乙2=2.001,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甲班(填甲班或乙班). 【考点】方差. 【分析】由于S甲2 【解答】解:∵ =90,S甲2=1.234,S乙2=2.001, ∴S甲2 ∴甲班的成绩较为稳定. 故答案为甲班.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是:s2= [(x1﹣x¯)2+(x2﹣x¯)2+…+(xn﹣x¯)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9.已知⊙O的半径为5cm,点O到直线MN的距离为4,则⊙O与直线MN的位置关系为相交.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圆心O到直线MN的距离小于半径即可判定直线MN与⊙O的位置关系为相交. 【解答】解:∵圆心O到直线MN的距离是4cm,小于⊙O的半径为5cm, ∴直线MN与⊙O相交. 故答案为:相交.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解答.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 10.一个圆形转盘被分成6个圆心角都为60°的扇形,任意转动这个转盘1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 【考点】几何概率. 【分析】设圆的面积为6,易得到阴影区域的面积为4,然后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设圆的面积为6, ∵圆被分成6个相同扇形, ∴每个扇形的面积为1, ∴阴影区域的面积为4, ∴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 =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几何概率的方法:先利用几何性质求出整个几何形的面积n,再计算出其中某个区域的几何形的面积m,然后根据概率的定义计算出落在这个几何区域的事件的概率= . 11.已知△ABC∽△DEF,且 ,则 =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ABC∽△DEF,且 , ∴ = .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正确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2.在Rt△ABC中,∠C=90°,AB=10,cosB= ,则AC的长为6.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函数值计算出BC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C长. 【解答】解:∵AB=10,cosB= , ∴BC=10× =8, ∴AC= =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以及勾股定理,关键是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13.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厘米,母线长为2厘米,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2π厘米2(结果保留π). 【考点】圆锥的计算. 【分析】根据圆锥侧面积的求法:S侧= •2πr•l=πrl,把r=1厘米,l=2厘米代入圆锥的侧面积公式,求出该圆锥的侧面积是多少即可. 【解答】解: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S侧= •2πr•l=πrl=π×1×2=2π(厘米2). 故答案为:2π.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S侧= •2πr•l=πrl. 14.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DAB=60°,则∠BCD的度数是120°. 【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解答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 ∴∠BCD+∠DAB=180°,又∠DAB=60°, ∴∠BCD=120°, 故答案为:12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 15.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 ,点A的坐标为(1,0),则E点的坐标为( , ). 【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形性质. 【分析】由题意可得OA:OD=1: ,又由点A的坐标为(1,0),即可求得OD的长,又由正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E点的坐标. 【解答】解:∵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 , ∴OA:OD=1: , ∵点A的坐标为(1,0), 即OA=1, ∴OD= , ∵四边形ODEF是正方形, ∴DE=OD= . ∴E点的坐标为:( , ). 故答案为:( , ). 【点评】此题考查了位似变换的性质与正方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理解位似变换与相似比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 16.在直角坐标系xOy中,若抛物线y= +2x交x轴的负半轴于A,以O为旋转中心,将线段O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360°),再沿水平方向向右或向左平移若干个单位长度,对应线段的一个端点正好落在抛物线的顶点处,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α的值是30°或150°. 【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与形变化-平移;坐标与形变化-旋转. 【分析】首先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以及AO的长,再利用平移的性质结合AO只是左右平移,进而得出旋转的角度.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y= +2x= (x+2)2﹣2, 故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2), 当y=0时,0= (x+2)2﹣2 解得:x1=0,x2=4, 故AO=4, ∵将线段O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360°),再沿水平方向向右或向左平移若干个单位长度,对应线段的一个端点正好落在抛物线的顶点处, ∴旋转后对应点A′到x轴的距离为:2, 过点A′作A′C⊥x轴于点C, 当∠COA′=30°, 则CA′= A′O=2, 故α为30°时符合题意, 同理可得:α为150°时也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所有符合题意的α的值是30°或150°. 故答案为:30°或15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以及旋转与平移变换,正确得出对应点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共102分) 17.计算或解方程: (1)|2﹣tan60°|﹣(π﹣3.14)0+ + . (2)x2﹣6x+5=0(配方法)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方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开方即可求出解. 【解答】解:(1)原式=2﹣ ﹣1+4+ =5; (2)方程整理得:x2﹣6x=﹣5, 配方得:x2﹣6x+9=4,即(x﹣3)2=4, 开方得:x﹣3=2或x﹣3=﹣2, 解得:x1=5,x2=1.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8.前不久,我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举行作文竞赛,根据初赛成绩,每个年级各选出5名选手分别组成初一代表队和初二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如所示. (1)根据示填写下表;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初一 85 85 85 初二 85 80 100 (2)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队的决赛成绩较好. 【考点】条形统计;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分析】(1)根据众数、中位数以及平均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2)首先比较平均数,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大小判断. 【解答】解:(1)初一队的成绩的平均数是: (75+80+85+85+100)=85, 初一队成绩的众数是85分; 初二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是:70,75,80,100,100.则中位数是80分.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初一 85 85 85 初二 85 80 100 (2)两队的平均成绩相同,而初一队的中位数较大,因而初一队成绩较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从统计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 19.有5张形状、大小和质地都相同的卡片,正面分别写有字母:A,B,C,D,E和一个等式,背面完全一致.现将5张卡片分成两堆,第一堆:A,B,C;第二堆:D,E,并从第一堆中抽出第一张卡片,再从第二堆中抽出第二张卡片. (1)请用画树状或列表法表示出所有可能结果;(卡片可用A,B,C,D,E表示) (2)将“第一张卡片上x的值是第二张卡片中方程的解”记作事件M,求事件M的概率.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1)画出树状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 (2)根据方程解得定义,找出第一张卡片上x的值是第二张卡片中方程的解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解答】解:(1)画树状为: 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 (2)因为第一张卡片上x的值是第二张卡片中方程的解的结果数为2, 所以事件M的概率=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法:通过列表法或树状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或B的概率. 20.某商店6月份的利润是2000元,要使8月份的利润达到3380元,平均每月利润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增长率问题. 【分析】如果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x,那么7月份的利润是2000(1+x)元,8月份的利润是2000(1+x)2元,而此时利润是3380元,根据8月份的利润不变,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x,依题意,得 2000(1+x)2=3380, 解得x1=0.3,x2=﹣2.3(不合题意,舍去). 答: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应该是3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增长率问题.明确增长前的量×(1+平均增长率)增长的次数=增长后的量是解题的关键. 21.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政府在广场树立公益广告牌,如所示,为固定广告牌,在两侧加固钢缆,已知钢缆底端D距广告牌立柱距离CD为3米,从D点测得广告牌顶端A点和底端B点的仰角分别是60°和45°. (1)求公益广告牌的高度AB; (2)求加固钢缆AD和BD的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分析】(1)根据已知和tan∠ADC= ,求出AC,根据∠BDC=45°,求出BC,根据AB=AC﹣BC求出AB; (2)根据cos∠ADC= ,求出AD,根据cos∠BDC= ,求出BD. 【解答】解:(1)在Rt△ADC中,∵∠ADC=60°,CD=3, ∵tan∠ADC= , ∴AC=3•tan60°=3 , 在Rt△BDC中,∵∠BDC=45°, ∴BC=CD=3, ∴AB=AC﹣BC=(3 ﹣3)米. (2)在Rt△ADC中,∵cos∠ADC= , ∴AD= = =6米, 在Rt△BDC中,∵cos∠BDC= , ∴BD= = =3 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掌握仰角的概念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2.△ABC中,AC=BC,以BC上一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O交AB于点D.已知经过点D的⊙O切线恰好经过点C. (1)试判断CD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若△ACB∽△CDB,且AC=3,求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考点】切线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1)连结OD,由OD=OB得∠ODB=∠B,由AC=CB得∠A=∠B,则∠A=∠ODB,于是可判断OD∥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CD=∠ODC,再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DC=90°,则∠DCA=90°,所以CD⊥AC;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由△ACB∽△CDB得到∠BCD=∠A,理由三角形外角性质易得∠ADC=2∠B,则∠ADC=2∠A,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ADC=90°,可计算出∠A=30°,则∠CDB=∠B=30°,∠COD=60°,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Rt△ACD中可计算出CD= AC= ,再在Rt△ODC中计算出OD= CD=1,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减去扇形的面积可得到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1)CD⊥AC.理由如下: 连结OD, ∵OD=OB, ∴∠ODB=∠B, ∵AC=CB, ∴∠A=∠B, ∴∠A=∠ODB, ∴OD∥AC, ∴∠ACD=∠ODC, ∵CD是⊙O切线, ∴∠ODC=90°, ∴∠DCA=90°, ∴CD⊥AC; (2)∵△ACB∽△CDB, ∴∠BCD=∠A, ∴∠ADC=2∠B, 而∠A=∠B, ∴∠ADC=2∠A, ∵∠A+∠ADC=90°, ∴∠A=30°, ∴∠CDB=∠B=30°, ∴∠COD=60°, 在Rt△ACD中,CD= AC= , 在Rt△ODC中,OD= CD=1,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 ﹣ =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也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3.在△ABC中,∠ACB=90°,点G是△ABC的重心,且AG⊥CG,CG的延长 线交AB于H. (1)求证:△CAG∽△ABC; (2)求S△AGH:S△ABC的值.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重心. 【分析】(1)证明:CG交AB于D,设GD=a,根据重心的性质得CG=2DG=2a,根据重心的定义得CD为AB边上的中线,接着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到CD=AD=BD=3a,则∠1=∠3,再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1=∠3,所以∠B=∠3,加上∠ACB=∠AGC=90°,于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CAG∽△ABC; (2)由点G是△ABC的重心,得到CG=2HG,于是得到HG= CH,求得S△AHG= S△ACH,根据CH为AB边上的中线,于是得到S△ACH= S△ABC,推出S△AHG= S△ABC,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1)证明:设GH=a, ∵点G是△ABC的重心, ∴CG=2HG=2a,CH为AB边上的中线, ∴CH=AH=BH=3a, ∴∠1=∠3, ∵AG⊥CG, ∴∠2+∠3=90°, 而∠1+∠2=90°, ∴∠1=∠3, ∴∠B=∠3, 而∠ACB=∠AGC=90°, ∴△CAG∽△ABC; (2)∵点G是△ABC的重心, ∴CG=2HG, ∴HG= CH, ∴S△AHG= S△ACH, ∵CH为AB边上的中线, ∴S△ACH= S△ABC, ∴S△AHG= S△ABC, ∴S△AGH:S△ABC=1:6.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也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4.某水果店出售某种水果,已知该水果的进价为6元/千克,若以9元/千克的价格销售,则每天可售出200千克;若以11元/千克的价格销售,则每天可售出120千克.通过调查验证,我发现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 (1)求y(千克)与x(元)(x>0)的函数关系式; (2)当销售单价为何值时,该水果店销售这种水果每天获取的利润达到280元?(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进价)) (3)该水果店在进货成本不超过720元时,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以9元/千克的价格销售,那么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以11元/千克的价格销售,那么每天可售出120千克,就相当于直线过点(9,200),(11,120),然后列方程组解答即可; (2)根据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进价)写出方程求出即可; (3)根据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进价)写出解析式,然后利用配方法求最大值,再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得出答案. 【解答】解:(1)设y(千克)与x(元)(x>0)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根据题意可得: , 解得: . 故y(千克)与x(元)(x>0)的函数关系式为:y=﹣40x+560; (2)∵W=280元, ∴280=(﹣40x+560)×(x﹣6) 解得:x1=7,x2=13. 答:当销售单价为7元或13元时,每天可获得的利润达到W=280元; (3)∵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进价) ∴W=(﹣40x+560)(x﹣6) =﹣40x2+800x﹣3360 =﹣40(x﹣10)2+640, 当售价为10元,则y=560﹣400=160, 160×6=960(元)>720元, 则当(﹣40x+560)×6=720, 解得:x=11. 即当销售单价为11元时,每天可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00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在解答时理清题意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建立方程组是关键.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8,0),点B的坐标是(0,n)(n>0).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作PC⊥x轴,垂足为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点P′不在y轴上),连接PP′,P′A,P′C.设点P的横坐标为m. (1)若点P在第一象限,记直线AB与P′C的交点为D.当P′D:DC=5:13时,求m的值; (2)若∠ACP′=60°,试用m的代数式表示n; (3)若点P在第一象限,是否同时存在m,n,使△P′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m,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由条件可得△P′PD∽△C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可求得m的值; (2)过P′H⊥AC于H,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n,把x=﹣8,y=0代入得:﹣8k+n=0,于是得到直线的解析式是:y= x+n,求得PC=P′H= +n,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 = ,即可得到结论; (3)分∠AP′C、∠P′AC和∠P′CA分别为直角进行讨论,由等腰三角形可先求得m的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到关于n的方程,可求得n的值. 【解答】解:(1)∵PP′∥AC, ∴△P′PD∽△CAD, ∴ = = , ∴ = , 解得:m= ; (2)过P′H⊥AC于H,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n, 把x=﹣8,y=0代入得:﹣8k+n=0, ∴k= , ∴直线的解析式是:y= x+n, 把x=m代入得y= +n, ∴PC=P′H= +n, ∵∠ACP′=60°, ∴ = , ∴ = , ∴n= ; (3)当点P在第一象限且△P′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分∠AP′C、∠P′AC和∠P′CA分别为直角进行讨论. 第一种情况: 若∠AP′C=90°,P′A=P′C, 过点P′作P′H⊥x轴于点H. ∴PP′=CH=AH=P′H= AC. ∴2m= (m+8), ∴m= ,P′H= , ∵△AOB∽△ACP, ∴ , ∴n=4; 第二种情况: 若∠P′AC=90°,P′A=AC,则PP′=AC, ∴2m=m+8, ∴m=8, ∵△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P′ACP为正方形, ∴PC=AC=16, ∵△AOB∽△ACP, ∴ ,即 = , ∴n=8; 第三种情况: 若∠P′CA=90°,则点P′,P都在第一象限内,这与条件矛盾. ∴△P′CA不可能是以C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有满足条件的m= ,n=4或m=8,n=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形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在(1)中由条件证明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到关于m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 26.(14分)已知点A(x1,y1)、B(x2,y2)在二次函数y=x2+mx+n的象上,当x1=1、x2=3时,y1=y2. (1)①求m;②若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求n的值. (2)若P(a,b1),Q(3,b2)是函数象上的两点,且b1>b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对于任意实数x1、x2都有y1+y2≥2,求n的范围. 【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专题】计算题. 【分析】(1)①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则根据抛物线对称轴方程得到﹣ =2,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到m的值; ②利用△=b2﹣4ac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得到△=m2﹣4n=0,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到n的值; (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由于x1=1、x2=3时,y1=y2,点P到直线x=2的距离比点Q到直线x=2的距离要大,于是可得到a<1或a>3; (3)由于对于任意实数x1、x2都有y1+y2≥2,则判断二次函数y=x2﹣4x+n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1,根据顶点坐标公式得到 ≥1,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1)①∵当x1=1、x2=3时,y1=y2, ∴点A与点B为抛物线上的对称点,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 即﹣ =2, ∴m=﹣4; ②∵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m2﹣4n=0, 而m=﹣4, ∴n=4; (2)∵x1=1、x2=3时,y1=y2, 而抛物线开口向上, ∴当a>3时,b1>b2,或a<1时,b1>b2,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或a>3; (3)∵对于任意实数x1、x2都有y1+y2≥2, ∴二次函数y=x2﹣4x+n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1, 即 ≥1, ∴n≥5. 【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的交点坐标转化为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b2﹣4ac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看过泰兴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的还看了: 1.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2.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3.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4.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5.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