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二 > 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必修3重点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记忆,分类再背诵很重要。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3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3重点(一)

  1、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2、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3、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4、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5、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6、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

  7、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8、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9、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高二地理必修3重点(二)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4、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5、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6、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7、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8、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9、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缘, 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 内蒙古东南部, 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10、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建和山西荒漠化的面积及原因比较:

  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高二地理必修3重点(三)

  1、要学会看地图——立体的地球仪,可以让自己建立立体的思维方法,地理的知识是立体的;平面的行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带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交通图……;会看地图就已经学会30-50%的地理知识。

  2、多看地图——书面知识与地图结合可以强化记忆,反复可以增强记忆,当形成习惯后,知识也就立体化了;

  3、掌握地理要素——如气候的要素是:位置、温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资源、经济水平(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位置”是地理要素当中最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个要素会起主导作用,位置则是永远不可以忽视的因素,会看地图,掌握了地理要素,也就是掌握了地理的核心知识。

  4、遥感(RS)

  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视力的延伸

  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 传感器 → 遥感地面系统 →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

  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6、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7、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8、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9、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10、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缘, 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 内蒙古东南部, 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上一篇:高二地理必修三的说课稿  下一篇:高二地理必修3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