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是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重点,下面是51自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 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 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 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 六、学习(3─4)节 七、问题设计: 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 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 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 ⑵完成练习(二)P91 第三课时 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 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十五、作业布置: 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 ②整理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 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教学设计之一相关文章: 1.《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2.高中语文万能试讲稿:《鸿门宴》 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册课文《我若为王》教学设计(2) 4.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