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里的重点内容。下面是51自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识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识: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通假字   1、 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二、一词多译   1、 欲:   (1)对此欲倒东南倾。(要,动词)   (2)我欲因之梦吴越。(想,动词)   (3)云青青兮欲雨。(将要,副词)   2、 开:   (1)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2)使我不得开心颜。(使……开,使……舒展,动词的使动用法)   3、 行:   (1)世间行乐亦如此。(实行,在此是"享受"的意思,动词)   (2)须行即骑访名山。(走,动词)   4、 忽:   (1)迷花倚石忽已冥。(不注意,不知不觉,动词)   (2)忽魂悸以魄动。(忽然,副词)   5、 事:   (1)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服侍,动词)   三、词类活用   1、 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方位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去向: 向东南。)   2、 一夜飞度镜花月。(飞,动词做状语,表示"度"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 样。)   3、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在副词"欲"后,活用为动词:下雨。)   4、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带宾语"瑟",活用为动词:弹奏。)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带宾语"权贵",活用为动词:侍奉。)   6、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震惊:动词的使动用法)   7、 使我不得开心颜。(开:使……开,动词的使动用法)   四、重点字词   瀛(ying)洲 天台(tai)山 剡(shan)溪 渌(lu)水   屐(ji) 殷(yin) 訇(hong)然 悸(ji)   五、整体感知   1、 行文脉络:如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语;   2、 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3、 浪漫主义风格。   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识:琵琶行(并序)   一、通假字   1、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 ",钗子。   二、 一词多义   1、 言:   (1)感斯人言。(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 命:   (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3、 数:   (1)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2)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4、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5、 为:   (1)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6、 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7、 轻:   (1)轻拢曼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离别。(轻视,动词。)   8、 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9、 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三、词类活用   1、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 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 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 转徙于江湖件。(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 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 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7、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五、古今异义   1、 因为长句 古义:因,因此;为,作;今义:表原因连词。   2、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3、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4、 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今义:指面貌、容貌。   六、重点字词   湓浦(pen pu)口 铮铮(zheng zheng) 悯(min)然   恬(tian)然 迁谪(zhe) 荻(di)花   霓裳(ni chang) 嘈嘈(cao cao) 呕哑(ou ya)   嘲 (zhao zha)   七、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一段,写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八、课文名句   1、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斯马青衫湿。   7、 诗中描写约瑟的三句诗:   ①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② 东船西枋悄午宴,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穿月明江水寒。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识:陈情表   一、通假字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2、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子。   3、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1、以:   (1) 谨拜表以闻。(以:用法同"而",表示承接关系。)   (2)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因。是以,即"以是",因此。)   (3) 臣俱以表闻。(以:用,介词)   (4)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2、除:   (1) 除臣洗马。(任命,受职。)   (2) 登自东除。(台阶。)   (3) 攘除奸凶。(清除。)   (4) 道路除道。(修整。)   3、区区:   (1)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   (2)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少小。)   (3)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坏。(诚挚。)   (4)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与荒山寂寞之滨。(自称的谦词。)   4、卒:   (1)抱卒余年。(卒:终。)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卒:士兵。)   (3)卒成帝业。(卒:终于。)   (4)卒然边境有急。(卒:同"猝",突然。)   三、词类活用   1、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名词做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3、但以刘日薄西山。(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   四、文言句式   1、 臣具以表闻。(状语后置,即"以表具闻"。)   2、 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即"于星火急"。)   五、固定格式   1、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 臣少多疾病 古义:古代小病为疾,重病为病;今义:病(总称)   2、 至于成立 古义:动词,到;今义:副词,表程度   3、 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励;今义:①(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②(理论、意见)有根据,占得住   4、 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5、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今义: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低一级考中者   6、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库中);今义:让别人知道
      高二语文文言文常识:祭十二郎文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世"通"逝"。   3、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4、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二、一词多义   1、孤:   (1)吾少孤。(名词用如动词,成为孤儿,丧夫。)   (2)零丁孤苦。(形容词,孤单。)   (3)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名词,儿子。)   2、长:   (1)吾少孤,及长。(形容词用如动词,长大。)   (2)孰谓少年殁而长者存。(形容词,年长。)   (3)长吾女与汝女。(动词,养育。)   3、世:   (1)两世一身。(名词,父子相继为一世。)   (2)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名词,世间,天下。)   4、省:   (1)不省所估。(动词,知道。)   (2)汝来省吾。(动词,看望。)   5、 终:   (1)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动词,终了,结束。)   (2)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副词,最后一定。)   6、 致:   (1)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表达。)   (2)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来。)   7、 诚:   (1)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表达。)   (2)诚知其如此。(副词,如果,果真。)   (3)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副词,确实,实在。)   8、 就:   (1)既又与吾就食江南。(动词,趋,赴。)   (2)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动词,就职商人。)   9、 知:   (1)而寿者不可知矣。(动词,须知。)   (2)死而有知。(名词,指灵魂。)   (3)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以月日。(动词,知道。)   三、词类活用   1、莫如西归。(方位名词"西"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归"的方向:向西。)   2、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作动词:客居。)   3、而视茫茫。(动词"视"用作名词:视力。)   4、将成家而致汝。(致,动词的使动用法:让……来。)   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亡。)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全"用作动词,安全。)   四、文言句式   1、几何不从吾而死也?(主语"不从汝而死"置于谓语"几何"之后。)   2、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钟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兄嫂"是动词"依"的宾语,前置。范围副词"惟"加在前置宾语的前面。指示代词"是"加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3、吾实为之,其又何忧。(宾语前置句,应为"尤何"。)   4、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5、从嫂归葬河阳。(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   6、未可以①为信也。(这句①处省略宾语"之",指十二郎夭亡之噩耗。)   四、重点字词   及长(zhang) 所怙(hu) 兄殁(mo)南方   省(xing)坟墓 归取其孥(nu) 丞相薨(hong)   佐戎(rong)徐州 孰谓汝遽(ju)去吾 尚飨(xiang)   窆(bian)不临其穴   五、整体感知   全文表达作者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待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