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是郁达夫所创作的行旅散文,具有深刻的审美韵味,下面是51自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都的秋》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二课时,希望对你有帮助。 《故都的秋》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故都之秋的特点,赏析北国之秋的意境,把握作者独特情感; 2、探讨作者“悲秋”之感的缘由,培养缜密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北国之秋的特点与意境 教学难点: 作者“悲秋”之感的因由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温习: 1、北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2、北国之秋的意境: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人→秋果→秋士 二、诵读“议论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一段,联系全文,提问: 1、“颓废”一词原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 在文句中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2、您认为作者对北国之秋产生“悲凉”之感的原因有哪些? (要求:尽力从文本中筛选全面、合理的答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讨论评析答案,总结答题方法: 阅读丢分的原因分析: 1、挂一漏万:答题往往只写一点,不及其余,造成失分。(高考答题规律总结:现代文阅读题3分、6分的小题一般要答3点;4分、7分的小题一般要答4点。平时训练要贯彻“多答不扣分,少答会丢分”的原则,尽量简练地多答,但不能照抄照搬原句) 2、脱离文本:没答题技巧的学生喜欢自己“想象”答题,考后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分数丢光了。答题要尽量从文段中寻找、提炼词句来答,不要吃力不讨好,“空答”。 四、阅读结尾二段,提问:最后二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五、小结归纳: 六、课外练习: 1、作者为什么说“说到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最好,……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2、课文《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看了“《故都的秋》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的人还看了: 1.《故都的秋》公开课教学设计以及原文 2.故都的秋优秀教案设计 3.《故都的秋》优秀教案设计 4.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汇总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2) 5.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汇总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 6.《故都的秋》优质教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