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一 >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总结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知识点总结是结束每一章节学习后的重要任务。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总结(一)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总趋势:持续增长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模式 特点 分布 举例 利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求量大,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新加坡、中国 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 过渡模式 过渡 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土耳其、阿根廷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5、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6、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7、特点国际:

  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8、原因: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

  9、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

  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

  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10、世界100亿,中国 16亿合理人口容量,

  定义:养好的最大人口数(发展)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总结(二)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8、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9、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10、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总结(三)

  1、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2、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3、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4、人口迁移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5、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6、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7、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8、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9、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10、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上一篇:高一必修二地理期中考试及答案  下一篇: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