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并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模式,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本文是51自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的探讨论文,欢迎查看! 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的探讨篇一: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模式现象的大规模存在,并且逐渐的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模式。其中主要的这种模式表现在教学的内容,难度,数量等等这些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市场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并且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期望非常的高,但是往往期望和教育的标准不统一。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为了能够解决掉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想出一些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来从根本上消除掉“小学化”的现象,然后逐步的完善学前教育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对策 在学前教育当中所谓的“小学化”是指在学前教育当中渗入了一些小学的教学内容,并且学前教育逐步的向小学靠拢。适当的渗透一些简单的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在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的变化,不能为了学习而缺乏对幼儿行为,生活能力,品质的培养观念。这种不以小学幼儿的发展规律为根本的“小学化”教育不仅在教学当中会逐步的偏离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对幼儿的全方面发展也造成了阻碍。所以,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的一些表现,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且给予一些对应的措施,来逐步的改善这一现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1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1.1课堂教学代替了游戏方式的教学 由于学前教育都是针对一些年纪非常小的幼儿,所以一般常规的教学方式都是最基本的以游戏的形式的教学内容。学习知识是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而自然发生的。并且我国的学前教育法规也明确的表明,学前教育必须要以游戏为主要的教育方法,一般的游戏当时采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或者个别活动的方式。但是,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以及家长学校对学业的重视,一些幼儿园为了能够快速的追求效率,而将课堂教学代替了游戏活动。比如一些读卡认字等等。 1.2教育的内容上,重视数量和难度 由于幼儿对一些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在表面现象,所以其思维能力不高,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是无法适应的。但是,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不仅让其提早的接触一些小学知识,并且要让其把一些小学知识当中的重点内容掌握熟练。如此高强度的教学内容已经在教育的方向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这样的强度训练方式不仅不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1.3在管理上,采用小学制度方法来进行管理 在学前教育的幼儿活动中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有严格要求和一定比例的。一般来说,幼儿园的课节数会控制在2~4节上,每节课30分钟。而小学的课堂的节数一般在5~6节,一节课40分钟。所以幼儿和小学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但一些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的管理与小学的管理方式一样,制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表,并且在学习中中心都放在了文化的教学上,给予的游戏教学活动的时间非常的少。 2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2.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非常的高 由于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大部分的父母都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并且父母的观念都是从娃娃抓起。所以近年来,家长对孩子的幼儿教育也非常的重视,但是,由于盲目的跟从主流,而忽视了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育儿理念。所以常常会不顾幼儿承受压力的范围,就每天强加给学生学习知识。但是,家长应该要明白,虽然我国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每个人都一样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成绩,但这种强迫的学习方法,不仅得不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适得其反。 2.2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 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而且政策也开始允许二胎。所以各种各样的幼儿园特长班等等都开始拔地而起。但一些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办学条件都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所以这时就会增加一些小学的课堂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一些家长认为提前接触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好处的,这就是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越来越严重的其中一个要素之一。 3避免“小学化”的对策分析 3.1要大力的宣传学前教育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造成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与家长的态度是有密切关连的。所以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让家长端正态度。可以采取媒体的方式来告诫家长,比如通过公益广告,电视,广播等等的方法来向家长进行对教学目的的宣传。来逐步的让家长形成正确的培养理念。要让家长认识到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知识,最主要的还是让幼儿对一些事物有一定简单的认知和了解,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为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2树立科学的教学内容 当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目的有一定了解之后,幼儿园也必须要端正办学的理念和原因,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等为主要的目标。要让其学习这个年龄段应该掌握和自身能力接受范围之内的事物。在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按照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安排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千万不能将课堂教学代替游戏活动教学。游戏活动的教学不仅是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增强幼儿对事物好坏的辨别,一些对事物好坏的辨别,久而久之逐步的形成了正确的思维能力,最终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3.3加强管理,做好幼儿和小学的对接 首先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对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的现象要积极的纠正,并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要让学校明确好幼儿教学的目的,最后做好幼儿和小学教育的的对接工作。我们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科学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二是搞好宣传,让家长和学校可以正确的看待幼儿与小学的衔接,并不是在幼儿园提早的接触小学知识,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三是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幼儿为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创造优雅和舒适的学前教育环境,推进幼儿教育科学化和制度化。 作者:罗英梅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罗沙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5):96-98. [2]贾楠.浅析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5):97-99. [3]甄洪芳.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19-20 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的探讨篇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影响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是目前学前教育领域的一种非常普遍现象,就是学前教育小学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很多小学的实际入学年龄的提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学前儿童过早的接触小学教育是否真的会促进其身心发展呢?这也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影响分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成为了一种趋势。所谓的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指的是学前教育机构和表部门(主要是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学前适龄儿童的相关教学要求设定为对一般小学生的要求,从而起到快速的促进孩子身心发展与认知水平进步的目的。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教育可能完全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也背离了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就具备了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了。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让学前儿童尽早的接触小学教育,在所学习的知识、习惯的养成方面都要遵循小学教育的标准去执行,其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1.小学化的行为规范。小学化的学生行为规范,就是要求学前儿童像小学生一样的一样遵守相关的几率,少动、少玩,认真学习。在实际情况中,不少的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完全的搬到了学前教育中来。这些要求用来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则就更为的不妥。 2.观念的小学化。对于家长和很多的学前教师而言,都普遍的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学前教育中,作为现实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来适应小学的生活,因此很多人认为在学前教育中,孩子们需要感受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从而避免孩子在真正上小学的时候能够完全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就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种观念的和倾向。小学化的观念去教育、约束上幼儿园的孩子们,很容易对孩子的天真的个性造成约束,让幼小的孩子在本应该天真快乐的时候去面对那本不属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负担。 3.教育方式的小学化。教育方式的小学化很容易导致教师机械的传授知识,采用一些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而忽视幼儿的自主学习,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时间将会大为减少。剥夺了孩子们游戏的机会,这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小学化的学前教育,会让孩子们过早的成熟,这种逆生态的生长真不敢想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办学宗旨的不清晰。很多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这些学前教育机构一味的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态,往往忽略了学前儿童的年龄、身心、心理、接受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学前机构就会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从而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这就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基本的宗旨,完全是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需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其本身的专业素质是需要很高的。但是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中教师队伍鱼目混杂诸多问题还是很多的,教师的素质是有待提高的,急功近利的心情和行为还是普遍存在的。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学前教育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却违背了这样的要求,具体的不良影响可以归结为如下: 1.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倾向。学前教育需要幼儿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需要尽量的简单一些,学生学习的形式就应该要以游戏为主。如果过早的让孩子们接触高深的知识,而此时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还是达不到实际需求的。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其很难学会,这就会让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让孩子过早的丧失学习的热情,出现厌学的情绪。 2.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身心各部分系统都是比较脆弱的。长时期的接受小学知识的学习,课业压力的加大,很容易导致孩子们出现身心发育的不良情况,让孩子出现各种身心上的伤害。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其不注重孩子的接受能力,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把一切知识内容都灌输到孩子的头脑里。这就会很早的让孩子过早的就失去了对书本的兴趣,形成厌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也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 作者:曾佳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50-154. [2]徐丽玮.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55. [3]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09:69-76. [4]王旭.浅谈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174. [5]安静娜.探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以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2. [6]史春妹.刍议学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52. 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的探讨篇三: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儿童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顺口溜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文化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经验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2014.28:30-31.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看过" 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的探讨"的还看了: 1.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对策论文 2.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理性探讨 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对策探讨论文 4.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3篇 5.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