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层峦叠嶂,群居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下面是由51自学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案与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案: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落在山地形成原因以及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上,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因此主要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借助简单的实验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地质地貌知识,对野外山体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为此首先应用多媒体让学生掌握褶皱、断层的形成和类型判别,褶皱、断层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其次通过图解让学生明确为山体的组成。这三种山体涉及大量的地质知识,山体特征与地质构造紧密相连,只有弄清地质构造的形成,才能真正理解山体的形成。 二、学习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示,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一) 展示学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2、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山地的类型有: 、 、 。 2、褶皱是指在地壳运动的强大的 作用下,岩层发生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褶皱的基本单位是 ,其有两种基本形态, 和 。 3、比较背斜和向斜:
褶曲基本形态 | 岩层形态 | 岩层新老关系 | 地貌 | 背斜 | | | 一般: ; 地形倒置: 。 | 向斜 | | | 一般: ; 地形倒置: 。 | 4、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①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是:主要以 为主,其次才是 。 ②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通常人们会把线路地址选在 和 。 ③对交通运输线走向的影响:一般沿等高线呈 字型 5、褶皱山举例: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断层指岩体沿 面发生明显的 。 7、断块山举例: 8、火山由 和 两部分组成。 9、如果岩浆是沿着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如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日本的 。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找出只知识的漏洞,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教师精讲褶皱和褶皱山,断层和断块山形成过程 一、(板书)褶皱山 (播放动画“褶皱的形成”,投影图片“褶曲示意图”) 师:褶皱是怎样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生: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而发生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就是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师:对。褶曲有哪两种基本的形态?如何区别它们? 生: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师(微笑):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质工作者,你到大自然中去,用刚才的方法作为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依据,那么你很有可能“南辕北辙”啊。 生:(看“褶曲示意”,认真观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 师:在真正的野外地质工作中,一座山岭并不一定就是背斜,一个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真正依据呢? 生(看书):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师:很正确,请看动画。 (播放动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导学生对背斜、向斜中岩层的受力进行分析,理解成因) 师:为什么背斜反而会成为谷地,向斜反而会变为山岭呢? 生:背斜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变成了谷地;向斜的轴部受到的是挤压力,岩石坚硬,侵蚀的速度很慢,反而成为了山岭。 师:很好。我们把背斜或向斜发育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褶皱山。有的规模很大,如南美的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有的规模很小,只有几十米。 (阅读材料: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用图片投影出岩石圈六大板块的构成,使学生借助于直观形成对六大板块的认识,理解板块运动与地貌成因之间的关系) (活动探究) (P80活动。活动1是对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最好的检验,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活动2需要结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师:活动1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山岭,一个谷地,究竟哪一个是背斜,哪一个是向斜呢?请大家展开讨论,根据刚才掌握的判断方法回答。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甲地由于轴部受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最后成了山岭。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了谷地。 师:很好!说明大家真正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判断依据。请看活动第2题,思考后回答。 (本题有难度,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到位,教师评价总结: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构造,安全稳定。而向斜是一种储水构造,不利于施工,且隧道开挖部位受到的是张力,易破碎塌方) 二、断层 (播放动画“断层的形成”,投影图片“断层示意图”) 问:断层形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生:岩层断开,明显位移 问:断层形成什么地貌呢? 生:断块山,谷地 问:褶皱和断层有什么区别呢? 生:褶皱的岩层连续变形,断层岩层断开 小结: 山地的形成 1、 褶皱山------------背斜和向斜发育而成 2、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 三、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学过程中配以大量的地质图片,更直观,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 2、 教学法中运动用相关材料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同时运用实际材料说明该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找油、气、水及工程建设上的运用,让学生深该体会到学习生活有用,学习终身有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运用学案教学,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学生知识的困惑点,精讲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节山地的形成重点知识: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一)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展成为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二)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它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三)火山 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的主峰。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形成湖泊,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与平原相比较,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因此,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其他地区密度比较低。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岳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