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3DMAX C语言 Pro/E UG JAVA编程 PHP编程 Maya动画 Matlab应用 Android
Photoshop Word Excel flash VB编程 VC编程 Coreldraw SolidWorks A Designer Unity3D
 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一 > 高一化学

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资料

51自学网 http://www.wanshiok.com

  整理资料化学复习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下面是51自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资料(一)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叫做电离。能溶于水的电解质加入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子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电解质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要注意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四步骤:写、拆、删、查。

  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的物质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离子方程式,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3、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出现。化学反应可以按照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重新分类。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还原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电子用e-表示),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常见的氧化剂、常见的还原剂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

  5、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a.双线桥法

  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法的基本步骤

  (1)标价态:正确标明氧化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连双线:一条线由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指向还原产物中的相应元素,另一条线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氧化产物中的相应元素

  (3)注得失:标出"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总数,注明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注意事项

  (1)箭头,箭尾指向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

  (2)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字样

  (3)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得到电子数总数相等

  b.单线桥法

  表明 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单线桥法的基本步骤

  (1)标价态:正确标明氧化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进而确定得失电子的元素.

  (2)连单线:连接等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指向氧化剂

  (3)注得失:标出转移的电子总数

  2.注意事项

  (1)不需标明"得"或"失"

  (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资料(二)

  A、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3: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B、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C、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D、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资料(三)

  1、金属通性

  (1) 与非金属直接化合

  F2、Cl2 能与所有金属反应( 包括Pt、Au ),Br2、I2、S与能除Pt、Au的其余金属反应,O2能与除Pt、Au、Ag的其余金属反应。

  (2) 与水、酸和盐溶液的反应

  K、Na + H2O —— MOH + H2↑

  Ca + H2O —— Ca (OH)2 + H2↑

  Mg Al + H2O —— Mg(OH)2 Al(OH)3 + H2↑

  Zn + H2O —— ZnO Zn(OH)2 + H2↑

  Fe + H2O —— Fe3O4 + H2↑

  Zn + 2H+ —— Zn2+ + H2↑

  Fe + Cu2+ —— Fe2+ + Cu↓

  Cu + 2Ag+ —— Cu2+ + 2Ag↓

  常温下,铝、铁遇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钝化。若金属与浓硝酸、浓硫酸(加热与否)发生反应,皆不产生氢气。

  2、非金属单质

  1) 与金属反应

  绝大多数非金属能与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盐、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反应的难易是:强强易,弱弱难。典型的金属 与典型的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2Na+Cl2=2NaCl

  3Fe+2O2 →Fe3O4

  3Mg+N2→Mg3N2

  金属活动顺序表里的金属都能与F2、Cl2反应,除Ag、Pt、Au外都能与Br2、I2反应,除Pt、Au外都能与S反应,以上均生成无氧酸盐。

  注意:2Na+S=Na2S,Hg+S=HgS较易。

  (2) 与非金属反应

  ① 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以极性键形成气态氢化物,水是液态)。反应的难易是:强易弱难,强稳定。

  H2+Cl2→2HCl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大多具有还原性,其规律是:强者弱。

  ② 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除NO、CO外,皆为成盐氧化物。反应规律是强难弱易,卤素不与氧气直接化合,具有强还原性的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容易。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其最高氧化物中除CO2为气体外,其余皆为固体。

  S+O2=2SO2 4P+5O2=2P2O5

  非金属单质形成氧化物的由易到难的程度:P、S、C、Si、N、I、Br、Cl。

  40℃左右白磷燃烧,300℃左右煤(C)着火。C、Si可在空气中烧尽,N2在2000℃左右才和氧气化合。I2、Br2、Cl2不与氧气直接化合。

  ③ 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

  2P+5Cl2=2PCl5

  Si+2F2=SiF4

  C+2S→CS2

  (3) 与水反应

  2F2+2H2O=4HF+O2¬(置换)

  Cl2+H2O=HCl+HClO(Br2、I2相同)(歧化)

  C+H2O(g)→CO+H2 (水煤气)

  (4) 与碱溶液反应

  X2+2NaOH(稀)=NaX+NaXO+H2O(注意:F2例外)

  3X2+6NaOH(浓)=5NaX+NaXO3+3H2O(注意:F2例外)

  3S+6KOH(浓)=2K2S+K2SO3+3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P4+3NaOH+3H2O→3NaH2PO2+PH3¬

  (5) 与氧化性酸反应

  不太活泼的非金属C、S、P、I2等具有较强还原性,可被硝酸和浓硫酸等强氧化性酸氧化。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3P(白磷)+5HNO3(稀)+2H2O=3H3PO4+5NO¬

  I2+10HNO3(浓)=2HIO3+10 NO2¬+4H2O

  (6) 与氧化物反应

  ①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与具有氧化性的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2CuO→CO2↑+2Cu

  C+FeO→CO↑+Fe

  Si+2FeO→SiO2+2Fe

  H2+CuOH2→O↑+Cu

  Na2O+O2=Na2O2

  ②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H2O→CO+H2

  2C+SiO2 →2CO↑+Si

  3C+SiO2→2CO↑+SiC

  2F2+2H2O=4HF+O2¬

  C+CO2→2CO

  2SO2+O2=2SO3

  2NO+O2=2NO2

  (7) 与无氧化酸及无氧酸盐反应

  按非金属的活动顺序发生置换反应(强代弱)。

  2NaBr+Cl2=2NaCl+Br2

  Br 2+2NaI=2NaBr+I2

  Cl2+Na2S=2NaCl+S¯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3、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以和水反应生成酸 S02+H2O=H2SO3

  能与碱溶液反映 SO2+2NaOH=Na2SO3+H2O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CO2+CaO=CaCO3

  4、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水反应生成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酸性氧化物类似)

  5、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 金属==盐 + 氢气

  2HCl+Fe=FeCl2+H2↑

  (3) 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 + 性氧化物—→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盐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2HCl+Cu(OH)2=CuCl2+2H2O

  6、碱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2NaOH+CO2 = Na2CO3+H2O

  (3)跟酸反应 碱+酸—→盐+水

  Ba(OH)2+2HCl=BaCl2+2H2O

  (4)跟某些盐反应 碱+盐—→新碱+新盐

  Ca(OH)2+Na2CO3=CaCO3↓+2NaOH

  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资料(四)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3、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4.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5、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6、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7、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上一篇: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高一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